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汉承秦制,唐袭隋规,这些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 . 历代重视吸取前朝教训 B .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C . 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D . 维护专制集权统治
  • 2.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宣公十一年冬季,楚庄王趁陈国内乱,灭陈置“县”,将陈国置于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但此举遭到了楚大夫申叔时从道德层面的批判,楚大夫申叔时劝楚庄王尊周礼,于是楚庄王“乃复封陈”,中止了陈县的设立。据此可知,该时期
    A . 楚庄王推行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 B . 周礼有效规范了诸侯国间的关系 C . 县制成为诸侯国扩张的主要形式 D . 分封制维系的统治格局遭到破坏
  • 3. (2021高二下·晋城期中) 秦统一以后,在乡里设置三老。三老不是行政职务,亦无正常俸禄,由民间有名望的人担任, 掌管乡民法制教育、耕战教育和尊卑教育。可见,乡老制度( )
    A . 有利于国家对地方的治理 B . 实现了基层民众自主管理 C . 保障了对地方权力的制衡 D . 完善了中央官僚政治体制
  • 4. (2022高二下·米脂月考) 隋文帝时,朝廷在门下省之下设殿内局分管皇家事务。隋炀帝时将殿内局扩大为殿内省,独立于门下省之外,自此,门下省成为纯粹的政府机关,为国家服务。此举(    )
    A . 强化了皇家的独尊地位 B . 体现了国家治理的专业化倾向 C . 推进了国家的廉政建设 D . 提高了隋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
  • 5.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下表是秦朝至唐初的地方行政区划数量表(单位:个)。据此可知 (     )

    时代

    郡(国)

    秦朝

    48

    1000余

    西晋

    19

    172

    1 232

    唐初

    300余

    约1500

    A . 县制是封建国家地方治理的基础 B . 政权更迭不利于有效的基层治理 C . 魏晋南北朝的行政档案保存最好 D . 隋唐的节度使制度危害中央集权
  • 6. (2024高二下·青岛期中) 宋代中央政府的官员,多数是任其职不理其政,而采用“权知”、“判”、“提举”、“管勾”等名义派遣实际长官。如枢密院的正式长官是枢密使,但更常见的是以别的官员“知枢密院事”。此举旨在(  )
    A . 提高政务处理效率 B . 拓展官员晋升渠道 C . 保证皇帝控制朝政 D . 实现朝廷吏治清明
  • 7. (2022高二上·商水月考) 元朝时,路、府、州县在行省督办下征集赋税,由行省汇总并将其中七成解运京师,留三成供地方支用;行省严格管束地方的经费,有权批准金额在一千锭以内的开量销。行省的这些规定(   )
    A . 有利于增加国家收入 B . 体现集权与分权的结合 C . 造成了地方积贫积弱 D . 因权力过大易滋生腐败
  • 8. (2024高一下·开福期末) 明初对地方高层政区的管理实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三司分立,并分属中央三个不同的机构。明后期陆续向各地派遣总督、巡抚,统驭三司,总揽地方权力,逐渐成为固定的职位。督抚的设置( )
    A .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 .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 . 奠定了行省制度的基础 D . 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 9.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据学者研究,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的诸多城邦中,大多数实行贵族寡头政体,也有少数实行君主政体,实行民主政体的比例不大,且主要限于古典时代。这主要说明古希腊
    A . 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 . 政体选择和地理环境无关 C . 城邦政体的多样性 D . 城邦政治正逐渐走向衰落
  • 10.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研究发现,即使在古代雅典民主的极盛时期,真正的权力并不由抽签选举产生的官员掌控,而是操纵在十将军和民众领袖手中,而这些领袖,都出自贵族或富人阶层,即雅典的精英阶层。这说明
    A . 雅典强调选贤任能的原则 B . 雅典民主实质上是间接民主 C . 公民出身影响其参政能力 D . 民主体制保留了贵族制残余
  • 11. (2021高二上·山东月考) 公元前 4 世纪时期,罗马经常爆发平民离运动。尤其是当北方蛮族入侵罗马城的时候,平民们高喊着口号撤离罗马。每当此时,元老院总会通过一些保护平民的法律,来换取平民们参战。这反映了(   )
    A . 平民斗争推动罗马法治发展 B . 元老院有权决定罗马所有事务 C . 直接民主制不利于对外战争 D . 罗马帝国正在不断地走向衰落
  • 12.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公元69年,罗马元老院和人民授予皇帝维斯帕芗以治权。相关法律提到“神圣的奥古斯都等不受任何成文法律或平民决议的约束,维斯帕芗也不应受这些法律和平民决议的束缚;神圣的奥古斯都等依循任何法律或提案所做之事,维斯帕芗也都可合法地做同样的事。”对此法律内容解读准确的是
    A . 罗马的君主专制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 B . 罗马法已经形成内容完备的法律体系 C . 罗马的元老院和平民合作重新掌握了国家实权 D . 罗马皇帝以民主名义解决了公共权力来源问题
  • 13.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路易十四(1638—1715)统治时期,法国在军事上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在经济上,创办皇家手工工场,生产奢侈品,同时发布了管理手工工场的条例,确保各类产品合乎一定的规格。由此,法国
    A . 爆发了大革命 B . 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 . 加强了君主专制 D . 确立了世界贸易支配地位
  • 14. (2023高二上·吴兴月考) 英国13世纪初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如果国王因某个事项,譬如对外战争,确实需要附庸们的经济支持,需要额外征收税赋,必须召开由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和贵族参加的全体会议讨论决定。”这表明《大宪章》(     )
    A . 促成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B . 注重维护臣民的私有财产 C . 强调国王权力神圣不可侵犯 D . 形成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 15.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下列图片反映了12-14世纪西欧政治制度演变。其中正确的表述的是

    A . 由封建等级制向君主专制转变 B . 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C . 由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 D . 由封建等级制向等级君主制转变
  • 16.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多次悲叹,他要通过国会办成一件事情真是难上加难。在美国,国会的处境也并不轻松,它通过的立法常常被总统否决,有时候甚至被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宪。这可以用来说明美国(   )
    A . 总统的行政权力严重受限 B . 三权分立体制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C . 国会的立法权已名存实亡 D .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的虚伪性
  • 17.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1877年5月,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根据宪法提前解散了共和派占优势的众议院,但是在选举中,共和派再次获得了众议院多数席位。1879年,麦克马洪辞职。这一现象表明
    A . 法国政治局势依然动荡 B . 法国共和制得以巩固 C . 法国共和派拥有绝对的权力 D . 法国两党制最终形成
  • 18.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据统计,民国初年有312个政治性党派,具有健全或具体政纲者不过35个,其中及“振兴实业”与“普及教育”内容的各有10多个。由此可知当时
    A . 民主政治制度臻于完善 B . 实业与教育思想深入民心 C . 多数党派缺乏政治倾向 D . 社会各界投身于政治运动
  • 19.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六条,其中规定:在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由国民党“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由此可见国民党旨在( )
    A . 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B . 建立一党专政统治 C . 消除共产党的影响 D . 提高国民参政素质
  • 20.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下表所示为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政府委员党派统计(单位: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这一结构( )
    县别 庆阳 合水 镇原 清涧 绥德
    机关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党派 共产党 23 3 20 3 20 3 54 7 54 5
    国民党 17 3 14 3 17 33 3 50 7
    无党派 24 3 27 5 12 6 67 1 102 1
    A . 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 B . 适应了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 C . 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 . 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 21. (2024高一上·岳阳期末) 根据如表内容,判断其主题应为

    时间

    解放区工作事项

    1948年10月

    长春解放后,改造基层政权,取消旧的保甲机构,建立了区公所。

    1948年11月

    沈阳解放,及时打碎旧政权机构,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街道政权组织。

    1949年3月

    北满各省普遍召开了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员会。

    A . 全国解放区展开基层治理 B . 保甲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C . 东北基层民主政权的建设 D . 解放区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 22. (2024高二上·涟源期末) 中共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具体内容见下表。

    时期

    制度名称

    国民革命时期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解放战争时期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以下对表格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具有广泛代表性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萌芽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 23.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由此可知,村民自治
    A . 开创了国家管理地方行政新模式 B .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 . 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D . 保证了公民参与国家的管理
  • 24.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商鞅认为民贫才会求“赏”,而国富才能给“赏”,两者皆备则朝廷便能以“重赏”驱民去干任何事情,因此国家“利出一孔”而人民“家不积粟”是最理想的。这说明商鞅意在
    A . 强调“国富民贫”的治国之术 B . 打着平均主义旗号扩充国库 C . 通过经济的垄断以增加国力 D . 强调治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 25.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有学者指出,474年至493年,平城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43次自然灾害,其中旱灾10次,沙尘暴9次,霜、雹雪、冻灾害7次;与此同时,全国发生自然灾害116次,旱灾15次,沙尘暴15次,霜、雹、雪、冻灾害10次。材料可用于解释(     )
    A . 北魏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B . 北魏统治者迁都的必要性 C . 平城自古以来自然灾害频繁 D . 平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 26. 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用作宴请及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由原来的中央追拨付或预留系省钱,改为由系省钱与不系省钱合并支付,“谓如本州额定公使钱一千贯,则先计其州元收坊场、园池等项课利钱若干,却以不系省钱贴足额数”。这一变法举措有利于(   )
    A . 整治官场贪腐之风 B . 缓解中央财政压力 C . 压缩地方财权空间 D . 强化公使钱的管理
  • 27. (2021高二下·陕西期中) 南宋浙东学派强调经世致用,主张积极改革时政。他们却否定王安石采用国家经营生产和贸易方式扩大财政收入的理财方法,尤其反对青苗法、均输法和市易法。这反映了( )
    A . 商品经济发展对市场自由的要求 B .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重心南移 C . 理学思想不再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 . 社会结构变化影响国家政策制定
  • 28.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有学者强调:要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如果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该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 . 没有坚强的组织领导 B . 措施过于细密且进程过于激进 C . 缺乏成功的社会环境 D . 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
  • 29.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1901年到1909年,清政府进行了“新政”。“新政”期间,新办59117所学堂,在校生超过160万,培养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1902年至1910年,新建厂矿企业约330多家,是1901年之前20年的两倍多;军事改革编练了一支具有现代化装备和素养的军队。依据材料,有关清末“新政”说法正确的是
    A . 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 满足了革命群众的要求 C . 培植了新的社会力量 D .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 30. (2023高二上·蓬溪月考)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下表经济现象的变化表明( )                                                                                                                                      

    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1985年

    12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23种

    36种

    A . 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 B . 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C .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二、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40分)
  • 31.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明代总督制度《春明梦余录》记载"正统而后,或变生于腹里,或蜂起于边睡,而诸边诸省一时抚臣多不能振联属之策,兴讨师之罪,保境以自全",故"列圣振长策而议联属,边防腹里多设总督,以联属而节制之。明代总督辖区大于巡抚的原则也是相当清楚的,如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三边总督、宣大总督、蓟辽总督等等。《明史·职官志》虽然把督抚列入中央监察系统,但对于督抚总领一方,凌驾三司的事实也直言不讳,"凡有大兴革及诸政务,会都、按议,经画定而请于抚、按若总督,"

    ——摘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材料二   公元前227年始,罗马首次启用"行省总督制",建立起比较规范的行省制度。统治初期,行省总督主要负责征收什一税,同时,他们不断往来于各地的巡回法庭,忙于处理案件。派赴行省的总督基本上是才能出众的"精英",但实际上他们作为军事统帅,长期供职于军队。行省法令的颁布,基本上遵循了一些城市原有的法律制度,并为一些矛盾激化的城市起草和制定新的城市法。罗马还设立了专门审理行省居民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但在尊奉"祖先惯例"的传统下,不得过度干预行政官员的职权,致使在共和国后期,行省官员飞扬跋扈的现象屡禁不止。

    ——摘编自宫秀华、王允《罗马国家统治制度的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初期总督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行省总督制实施的特点及原因。

  • 32.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种新机制的进步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政治上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的制度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政治构想。
  • 33. (2024高二上·萝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2年,清政府在“帑项奇细”、“库储一空如洗”的财政困境中,开始注目于“商政”,讲求商务,于翌年7月在中央设立商部,以为“振兴商务”之地。商部之设,由政府出面倡导实业,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变化。

    商部成立后,即着手制订商律,先后颁行了《商部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商法。这些商法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大多流于形式,但为工商业者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合法权利提供了某种保护.也为解决商事诉讼提供了若干法律依据,因而又多少改变了崇本抑末、重农抑商的古老传统,对于扭转“狂于积习”、“耻言贾易”、卑商贱商的社会风气也还是有些好处的。1906年,清政府对中央各部进行改组,将工部并入商部,成立农工商部,将原由商部管辖的轮船、铁路、邮政事务划归新设立的邮传部,继续推行商部的奖励实业政策。同年颁布了《奖励商勋章程》,第二年又先后颁行了《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和《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这些章程构成了清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基本内容。奖励可分三类:一是有高超技艺的手工艺人和有所发明创造者,二是实业提倡者,三是投资于实业者。章程中规定,办理1000万元以上实业者赏给男爵,办理2000万元以上实业者赏给子爵。“由是国人耳目,崭然一新,凡朝野上下之所以视农工商,与农工商之所以自视,位置较重。曾一度出现“‘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发展实业政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政府调整政策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