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三上·长沙月考) 如表为关于华夏早期民众领袖举动的记载。据此可推知(   )

    早期领袖

    举动记载

    出处

    饭于土簋,饮于土

    《韩非子·十过》

    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

    《墨子·尚贤中》

    亲自操橐耜

    《庄子·天下》

    A . 上古时代社会生产力落后 B . 原始民主遗风尚存 C . 战国社会呈现出转型态势 D . 先秦诸子推崇德治
  • 2. (2024高一上·长沙月考) 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削藩策”,引发七国之乱。叛乱之大最初动摇了汉景帝削藩的决心,汉景帝为了挽回局面杀掉了晁错,但是吴楚叛军仍然不肯撤军,最终由于梁城的坚守和名将周亚夫的出色指挥,中央军才在三个月后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一事件(       )
    A . 影响了汉武帝推恩令的颁布 B . 暴露了君主制度的虚伪本质 C . 维持了汉朝政权的持续稳定 D . 埋下了军阀割据的严重隐患
  • 3. (2024高一上·唐县月考) 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100多年。河朔三镇节度使不论是世袭还是军士拥立,都要得到朝廷形式上的认可;此外绝大多数藩镇,如中原、边疆、东南型藩镇,其节度使的调任和派遣基本上都由中央决定。由此可知,唐朝藩镇(     )
    A . 拥兵自重相互混战 B . 有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 导致国家由盛转衰 D . 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统治
  • 4.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宋代供近在《夷坚甲志》中记线;屠云富人潘君少翁,尝贸暴城中,……潘藉以为弱。所至大获,积财途数十百万,因姆但以归。生子稷进士第,至恶守,其家至今为富亲云。这一记载反映了宋代(     )
    A .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 社会流动性加强 C . 门第观念的淡化 D . 政府对商品经济控制松弛
  • 5.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清初《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说出版盛行,广为传播,同时出现了满文版本进行刊印。而对于清政府认为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的书籍则被列为禁书进行销毁。这导致了(     )
    A . 世俗文化发展停滞化 B . 社会政治和平失序化 C . 传统伦理道德的延续 D . 政府的思想专制僵化
  • 6.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沈渭滨在《困厄中的近代化》中指出:“堂堂天朝竟败在了‘蕞尔岛夷’手下,着实使君臣们为之一惊。但这场战争毕竟只使君臣慑于对手的船坚炮利,中西之间还只是在器物层次上发生文化冲突。”作者意在强调当时统治者
    A . 认识到国内军事制度落后 B . 仍受到传统华夷观的影响 C . 客观分析西方侵略的结果 D . 外交观念逐步走向近代化
  • 7.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梁启超曾论辛亥革命之因缘说:“国人种族观念之郁积、晚清政治之腐恶及威信之失坠、新思潮之输入等等,皆使革命有可能性,所谓因也;铁路国有政策之高压、袁世凯之起用,能使此可能性爆发或扩大,所谓缘也。”梁启超的分析(     )

    ①注意到诱发革命的多重原因   ②着力从经济的角度剖析问题

    ③认识到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   ④忽视了革命党人的组织因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8.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
    A . 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 B . 国民革命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C . 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 D . 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 9.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左下角的小船好比“小农经济”,右边的大轮船象征着“生产合作社”。该漫画意在说明(     )

    A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势在必行 B . 社会主义制度不允许存在私营经济 C . 土地改革运动有利于工业化 D . 精神文明必须与物质文明相互适应
  • 10.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下表为中国各种经济成分在零售商业销售额中所占比重(1978-1990)(%)。这些数据表明我国(  )                                                                                                                                                                                                           

     

    1978

    1980

    1985

    1990

    国有企业

    54.6

    51.4

    40.4

    39.6

    集体企业

    43.3

    44.6

    37.2

    31.7

    其他*

    2.1

    4.0

    22.4

    28.7

    备注:*其他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A .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建立 B . 城乡差距呈现缩小趋势 C . 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下降 D .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
  • 11.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汉谟拉比法典》中某条法律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暴风雨神阿达德摧毁了他的田地,或者洪水冲走了作物,在那一年,他可以不向债主归还粮食;他可以暂停履行,不付那一年的利息。”据此可知,该法律条文(  )
    A . 体现君权神授 B . 维护奴隶主利益 C . 缓和社会矛盾 D . 保存原始习惯法
  • 12.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1324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率领一支庞大商队,带着100头骆驼驮着的黄金前往麦加,史称“黄金朝圣”。 1339年,欧洲地图上首次出现了曼萨·穆萨和马里帝国(见图)。以上史实表明(     )

       

    A . 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 B . 欧亚非三洲的宗教趋于同质化 C . 国家实力取决于区域位置优势 D . 交流使西非文明国际影响扩大
  • 13.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1785年7月25日,北非阿尔及尔海盗劫获美国商船“玛利亚号”和“多芬号”,将115名船员劫为人质,勒赎66万美元,当时谈判的美国特使只带去了4万美元,谈判失败。1795年政府支付64万美元赎回人质。这一事件说明美国(     )
    A . 对外贸易处于被动状态 B . 中央政府权力有所加强 C . 殖民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D . 工业革命使国力在增强
  • 14.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颁布一系列劳工法案和社会保障法案,通过国家立法提高工人待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这些做法理解正确的是,西欧各国(  )
    A . 建立福利国家,增进人民福祉 B . 抛弃自由主义,关注弱势群体
    C . 调整生产关系,适应时代需要 D . 协调民族矛盾,维护殖民统治
  • 15.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下表是世界贸易组织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95.1

    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1996.12

    成立贸易与投资、贸易与竞争政策、政府采购透明度三个工作组

    2005.12

    规定发达成员和部分发展中成员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所有产品提供免关税、免配额的市场准入

    2013.12

    首个全球化贸易协定“巴一揽子协定”诞生,涵盖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食品安全上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等

    2015.12

    世贸组织成员首次承诺全面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并就出口贸易融资支持、棉花、国际粮食援助等方面达成了新的多边纪律

    据此可以判定(       )

    A . 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 . 世界贸易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更具有效性 C . 世界贸易组织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 D . 发展中国家在世贸组织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二、材料题(55分)
  • 16.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中国古代中央司法行政制度]

    材料一   隋唐时期,根据中央司法行政制度细则规定:大理寺负责审理中央百官犯罪和京师徒刑以上案件以及州县呈报的疑难案件,经过审定后,送交刑部复核,再申报中书门下,大案及死刑要奏请皇帝批准。刑部负责复核大理寺审定的流刑以下罪及州县判处的徒刑以上罪,死刑不论在京在外,都要由刑部复奏,请示皇帝批准,再由大理寺复审判决。御史台负责监督大理寺和刑部的司法审判事务。遇有大案,由三个部门的长官共同审理。 司法部门虽各有专职,但皇帝常常根据案情,钦派司法部门之外的官员审理,在这种情况下,司法部门只有服从钦命,很难插手有关案件的判决。

    材料二   明清时期恢复隋唐“三法司”制度,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主管司法事务,但三者的分工已经发生变化,改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命天下诸司刑狱,皆属刑部,都察院详议平允,又送大理寺审复,然后决之”。 以后,刑部成为主要的司法机关,大理寺则是复核机关。 由于刑部总管司法而事重,所以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刑部按省区划分增设12 属部,后定为 13清吏司,分管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刑名案件。 清代增刑部下属为 17 清吏司,并规定外省刑案一律由刑部复核,非特旨允许,大理寺和都察院不必过问,三法司会审也要由刑部主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隋唐时期中央司法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明清时期中央司法行政制度加重刑部事权的原因。
  • 17.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精髓的体现。在大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农民土地的认识开始深化。进入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关乎中国革命的关键,“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扩大了革命的基础。进入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动员和调动一切阶级和力量,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使农民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为进一步维护农民利益,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文件进一步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一大二公”“大锅饭”的公社体制。并于1982年颁布首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论述的是农业生产责任制,强调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归集体,即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切实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耕地,将经营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实现“两权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扩大了农产品的流通,使其惠及农民。

    ——摘编自孙玉滨《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发展探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革命时期我国土地政策的突出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积极影响。
  • 18.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设立机构来维持各国货币间的平价值,同时允许各国独立追求国内经济目标并在必要时对平价准则进行调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旨在纠正战时金币汇兑标准中的常见问题,如竞争性贬值、贸易保护主义、通货紧缩、高失业率等,并为各国提供一种介于更大汇率灵活性和回归金本位之间的妥协机制。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持续面对宏观调控、汇率可信度和充足流动性所导致的问题。在这一不完善的体系中,美元迅速成为主要国际储备和支付手段。

    ——迈克尔·波尔多《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纵观中国与国际金融体系互动的历程可以发现,中国从建国初期的国际金融体系游离者和挑战者,逐渐转变为国际金融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通过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合作,获得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国际金融体系由于有了中国的积极参与而变得更具代表性。

    ——陆演炜《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动力分析》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重建国际金融体系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与国际金融体系关系的演变及其原因。
  • 19. (2024高三上·武汉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体育口号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对体育寄于祈望一种心声和呼唤。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口号的演变。

       

    ——摘编自高玖灵《新中国体育口号的演变与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个以上的口号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