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11-1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024九上·成都月考) 2024年1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卫星顺利发射升空,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火箭转场 B . 燃料加注 C . 自动对接 D . 点火发射
  • 2. (2024八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与实验有关图标及说明不正确的是
    A . 进行化学实验需要戴好护目镜,以保护眼睛。 B . 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需用肥皂等清洗双 C . 实验中会用到明火。要正确使用火源,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D . 实验中会用到电器。可以用湿手操作,实验完毕及时切断电源
  • 3. (2024九上·成都月考)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 . 蒸馏水、澄清石灰水 B . 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 C . 洁净的空气、河水 D . 奶茶、氮气
  • 4. (2024九上·茂名期中)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清除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 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 . 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 . 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 D . 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 5. (2024九上·广州期中) 化学实验中下列药品取用的操作正确的是
    A . 滴加试剂 B . 倾倒液体 C . 量9.5mL液体 D . 液体加热
  • 6. (2024九上·长安月考) 纳米铁粉,是非常细小的铁的小颗粒,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锥形瓶内的水也可用一层细沙代替 B . 气球作用是缓解压强,可看到纳米铁粉燃烧时,气球变大,冷却至常温后,气球变瘪 C . 本实验中,铁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D . 激光手电的作用是点燃锥形瓶内的铁粉
  • 7. (2024九上·桥西月考)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B . 氢气+氧气 C . 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D . 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
  • 8. (2024九上·成都月考) 图甲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B段气压不变的主要原因是燃烧匙还没有伸入集气瓶中 B . 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对压强的影响大于红磷消耗氧气对压强影响 C . 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以及温度下降 D . 此实验要在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可以将水换成细沙,也不影响实验
  • 9. (2024九上·南宁月考)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 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 C . 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 D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 10. (2024九上·成都月考) 如图是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实验3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 实验2可知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C . 实验1可知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D . 实验4可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雾具有可燃性
  • 11. (2024九上·成都月考)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 .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罩着的干燥小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 D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 12. (2024九上·成都月考) 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下列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操作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 . ②③⑦①④⑥⑤ B . ②③⑦①④⑤⑥ C . ⑤⑦③②①④⑥ D . ⑦③①②④⑥⑤
  • 13. (2024八上·巴彦期中) 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

    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

    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

    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

    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2024九上·成都月考) 如图所示,将等容积、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关闭弹簧夹 , 点燃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待两者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白磷燃烧时产生白雾 B . 打开弹簧夹一段时间后,流入集气瓶乙中的水比甲中多 C . 打开弹簧夹一段时间后,天平指针向左偏转 D . 若白磷足量,集气瓶甲中消耗氧气的体积约为
  • 15. (2024九上·成都月考) “数字化”赋能化学实验。利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进行实验。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到170秒,绘制出图2曲线AB段,接下来用热毛巾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绘制出曲线BC段。300秒时拿掉毛巾,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B段说明二氧化碳分子静止不动 B . 对比AB段与CD段,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C . 对比AB段与BC段,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 . 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 16. (2024九上·成都月考) 在催化剂作用下,氮气(N2)和氢气(H2)反应生成氨气(NH3)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氮气和氢气均由分子构成 B . 氨气具有氮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 C . 反应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D . 氮原子和氢原子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2024九上·成都月考)

    (一)利用化学知识探究生活中的奥秘。

    (1)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监测空气污染物的有,会造成酸雨的有

    A.二氧化碳       B.可吸入颗粒       C.二氧化氮       D.稀有气体       E.一氧化碳       F.二氧化硫

    (2)如图中①~⑥消耗氧气的有(选择字母填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择字母填空)。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

    c.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d.氧气不溶于水

    (二)请利用微观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一段时间后变红的烧杯是,变红的原因是

       

    (4)食醋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醋的酸味会变淡:;水银温度计热胀冷缩:

  • 18. (2024九上·成都月考) 经过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 (1) 某同学用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mL;该同学若要量取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填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如果该同学在量取该液体时,若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填“大于”或“小于”)

    2. (2)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胶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润滑性很好的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可忽略不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大量,活塞向左移动至mL处停止。

      ②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活塞先向移动(“左”或“右”),最终稳定在mL处。

      ③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

  • 19. (2024九上·成都月考) 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应对A装置做出的改进是,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 (3) 若实验室采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氧气,优点是
    4. (4) 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时开始收集,收集完氧气后用玻璃片(选填“磨砂”或“光滑”)一面盖住集气瓶口,(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5. (5) 如果用E装置测量生成的体积,则在虚线框内还需添加的仪器是(填写仪器名称)。
    6. (6) 将收集的氧气倒入装置F的烧杯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自下而上依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7. (7)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固体增氧剂(可与水反应产生氧气)、饮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了简易供氧器,如图乙所示,图乙中的G装置与图甲中的(填字母)装置作用类似。

  • 20. (2024九上·成都月考) A、B、C、D、E分别表示已经学过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两个椭圆相连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不相连表示不反应,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B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A燃烧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银白色固体,在A中燃烧能生成四氧化三铁;D是一种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是一种暗红色固体,在A中燃烧能产生白烟,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填写下列物质的名称:B;C
    2. (2) B在A中燃烧的现象是,符号表达式是
    3. (3) E在A中燃烧集气瓶底部需要放置,D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 21. (2024九上·成都月考) 空气是一种用途很多的自然资源,可用于工业上制取氧气,其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

    1. (1) 操作1的名称是蒸发,要达到将氮气与氧气分离的目的,温度(t)应控制在
    2. (2) 如果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容器口,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填“熄灭”或“燃烧更旺”)。
    3. (3) 工业上制取氧气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 (4) 储存在蓝色钢瓶中的“工业液氧”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 (5) 工业上不使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原因是
  • 22. (2024九上·成都月考)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Ⅰ.利用图1装置研究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

    据图回答:

    (1)写出图1中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2)图2中,a点对应的操作是

    (3)图2中,通过对比c点和e点能验证反应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关系是;得出该结论还可以通过对比(填字母序号)。

    A.b点和d点       B.b点和e点       c.d点和e点

    Ⅱ.小明上网查阅资料,许多物质都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如马铃薯。于是他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找来马铃薯,制成粉末并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马铃薯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取 ,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B试管中加入a g马铃薯粉末(如图)。然后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B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Ⅱ.待B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小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

    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Ⅳ.分别量取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 g马铃薯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 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且D比C中产生气泡更平稳、更多。

    【实验结论】

    (4)实验Ⅰ说明马铃薯粉末能(填“加快”或“减慢”)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5)实验Ⅱ、Ⅲ证明:马铃薯粉末的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实验Ⅰ、Ⅱ、Ⅲ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马铃薯粉末(填“能”或“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评价】

    (6)通过实验Ⅳ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是

    【实验拓展】

    (7)已知马铃薯中的过氧化氢酶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

    分别量取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E、F两支试管中,向E试管中加入a g新鲜马铃薯粉末。向F试管中加入a g煮熟马铃薯粉末,

    观察现象如下表:

    E试管中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

    F试管中现象

    无气泡产生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知煮熟马铃薯粉末(填“能”或“不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你认为其原因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