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

更新时间:2024-11-13 浏览次数: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二、材料题(本题共4小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8分,19题12分,共40分)
  • 16. (2024七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义》

    材料四:长江流域原始居民住的房屋,分上下两层,提高了底板高度,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材料五: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 (1) 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和所学知识,介绍一下北京人大致的生活情况。
    2. (2) 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介绍的是山顶洞人的生活情况,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有何进步?
    3. (3) 材料三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三,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4. (4) 材料四中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建筑?
    5. (5) 材料五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该原始居民耕种的农作物是什么?
    6. (6) 造成材料四和材料五两处原始居民生产、生活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7. (2024七上·黑龙江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

    材料二: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最初想传位给伯益,但是在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

    材料三:商周之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周王朝在推翻殷商统治之后不可能建立领土国家,以直接统治所有被征服地区,只能采取据点式的城邦国家,以间接统治溥天之下。而且从周初的政治形势而言,还必须加强防止被征服者的反抗,因此也只能采取分土而治的政策,以保持“天下共主”的地位,这是形势使然。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四: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原始社会中的什么制度?
    2. (2) 材料二中启继承父亲禹的王位,由此开启了什么制度?与材料一、材料二相关的两种制度有什么区别?
    3. (3) 材料三介绍的是西周初期实行的什么制度?结合材料三,归纳西周实行此制度的原因。
    4. (4) 将材料四中的空格补充完整并回答材料四中负责掌管军事的是哪一官职?
    5. (5) 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出,这是秦朝的什么制度?秦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 18. (2024七上·黑龙江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与变革的时代,思想、文化、学术繁荣。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二:此书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材料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 (1) 材料一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2. (2) 举出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战役。
    3. (3) 材料二介绍的是哪部著作?
    4. (4) 材料三中诗句表现了作者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它的作者是谁?此部作品属于哪种文学体裁?
    5. (5) 阅读材料四,举出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学派及代表人物。
  • 19. (2024七上·黑龙江期中)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它的建立与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古风》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诗人李白赞扬了秦王哪方面功绩?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说出秦朝在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说出这些措施实行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

    公元前256年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20年起

    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

    公元前214年

    灵渠凿成通航

    公元前213年、公元前212年

    焚书坑儒

    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病逝,秦一世继续实行暴政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3)选择材料三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示例】

    观点:水陆交通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选择的历史事件: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灵渠凿成通航

    论述:秦朝统一车轨和道路宽度,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加强了秦朝对全国的统治;灵渠凿成通航,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今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便利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由此可见,水陆交通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观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