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4-11-13 浏览次数: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 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8 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写 “T”,错误的请写“F”)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请选择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 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9. (2024九上·龙湾月考)  基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低龄未成 年人的刑责范围作出重大修改,年满 12 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将承担刑事责 任。这一修改说明( )

    ①制定规则是为了享受自由 ②遵守社会规则只需要他律 ③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我国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2024九上·龙湾月考) “有礼”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基因。浙江持续推进“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让“有礼”成为最具标志性的成果。这是因为,“有礼”( )

    ①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②规定了社会成员享有的权利

    ③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④是社会进步的唯一评价标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4九上·龙湾月考) 某校开展防空知识宣讲,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某镇“国家安全大蓬车” 移动展览在乡村巡展,把国家安全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某区在商务楼宇、繁华商圈等场所, 开展系列别具特色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 )

    ①公民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②公民自觉行使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 ③丰富国家安全体系的内涵 ④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合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24九上·龙湾月考) 宪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执行本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 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这一规定体现宪法( )
    A . 尊重保障人权 B . 制定程序严格 C . 规范权力运行 D . 规定国家性质
  • 13. (2024九上·龙湾月考) 某市天然气价格上调,市民反映较强烈。随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就天然气涨 价事项约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本次调价流程是否规范、能否暂缓实施调价等提出建议, 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限时给予书面答复。正确理解此事,需要运用的知识有( )

    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③我国国家机关的职权 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2024九上·龙湾月考)  在新消费形式的推动下,连锁餐饮、外卖商家、生鲜电商平台、线下商超等餐饮行业纷 纷增加“预制菜”的销售。随着“预制菜”走红市场,如何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等问题纷至 沓来,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迫在眉睫。由此可见( )

    ①预制菜市场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②连锁餐饮品牌、外卖商家等属于公有制经济 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使“预制菜”走红 ④生鲜电商平台、线下商超员工通过按劳分配方式获得收入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2024九上·龙湾月考) 浙江省政府发起民生实事“好差评"活动,人民群众可通过扫描“民生码",实现民生信息“码上查”、意见建议“码上提"。下列对这一做法的评论最确切的是(    )
    A . 扩大政府的行政权,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 B . 确保政府的检察权,有利于完善行政执法 C . 保障公民的监督权,有利于增强民主意识 D . 保护公民的选举权,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
  • 16. (2024九上·龙湾月考) 读下面“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问题。

    1. (1) 流域内乌东德水电站与三峡水电站修建的相同自然条件是( )
      A . 支流众多、水量大,江阔水深 B . 沿岸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 C . 处于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 D . 属西电东送重大工程,有国家政策支持
    2. (2) 国家首次立法保护河流流域,实施《长江保护法》,原因有( )

      ①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且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②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动脉,称为“黄金水道” ③长江存在过度捕捞现象,渔业资源利用不可持续 ④长江存在乱砍乱伐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 (3) 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图中四地与其特色区域文 化对应正确的有( )

      ①—草原文化 ②—巴蜀文化 ③—冰雪文化 ④—稻作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2024九上·龙湾月考) 读中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 (1) 对城市甲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是我国高海拔城市的代表 ②布达拉宫是其标志性的建筑 ③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④是耕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影响乙地区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地形 B . 河流 C . 气候 D . 土壤
  • 18. (2024九上·龙湾月考) 右侧两图展示了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 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逐渐遭到破坏 B .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 .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 D . 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9. (2024九上·龙湾月考) 有学者将洋务运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偏重西洋机械制造,注重教育;第二时期注 重西洋的军事训练;第三时期重视富国之道。下列措施对应第三时期的是( )
    A . 组建新式洋枪队 B . 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C . 开办轮船招商局 D . 兴办同文馆等各种新式学校
  • 20. (2024九上·龙湾月考)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 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说明戊戌变法 ( )
    A . 凭着器物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B . 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 . 开启了革命派政治变革的尝试 D .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持久影响
  • 21. (2024九上·龙湾月考) 右图形象反映了我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下列对图片的 解说正确的是( )

    A . 实现民主,思想解放 B .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 . 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D . 推翻帝制,创立民国
  • 22. (2024九上·龙湾月考)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许多爱国者苦闷到了极点,共和制度虽然建立起来了,局势却更加 恶化,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出现的竟是北洋军阀的野蛮统治。旧的路走不通,需要寻求新的出 路。这里“新的出路”是指( )
    A . 富国强兵 B . 文化变革 C . 变法维新 D . 实业救国
  • 23. (2024九上·龙湾月考) 下面的会议纪实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与该会议有关的是( ) 

    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 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有周恩来做主持,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

    A . 完成筹建新中国的任务 B .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建立广泛爱国统一战线 D .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24. (2024九上·龙湾月考)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 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这段话旨在强调必须要( )
    A . 经济体制改革 B . 实行对外开放 C . 加大市场调控 D . 加入国际组织
  • 25. (2024九上·龙湾月考)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 的小五金、小塑料、小加工等“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该报道说明( )
    A . 中国品牌享誉世界各地 B .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C . 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D .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5 小题,共 52 分)
  • 26. (2024九上·龙湾月考) 信息化社会,数字化生活:购物网站总能“猜你喜欢”,旅游 App 总能“奉上攻 略”,搜索引擎总能“查你所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请判断周某翔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
    2. (2) 科技是把双刃剑。请结合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数字时代”青少年如何处理好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 27. (2024九上·龙湾月考) 某校以“新丽水新发展”为主题,开展新闻述评活动,请你来参与。

    新闻一

    新闻二

    新闻三

    长护责任 互爱共济

    丽水市政府出台《“浙 里惠民保”中增设长期护理 责任试点工作方案》,旨在 解决老龄化背景下长期失 能人员的基本护理需求。保 费由政府补助 45 元,个人 缴纳 45 元。全市特困、低 保、低边范围的人员全面纳 入资助参保范围,保费全额 由政府承担。

    “拯救老屋” 唤醒发展新希望

    松阳县开展“拯救老屋” 行动,以集体经济为基础, 联合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经济形式,做好富民增收文 章。通过老屋修缮,近两年 松阳乡村吸引了 6000 余人, 带动金县三分之二以上的乡 村培育了民宿、农家乐、艺 术家工作室等新型业态,推 动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 革。

    基层自治 群众参与

    “村级事务阳光票决 制”是丽水市创新实践的全 新基层治村模式。九年来, 黄泥墩村共投票表决村级公 共交通设施、公共体育设施 等重大事务 106 项,各项事 务票决赞成率达 98%,知晓率 达 100%,满意率达 100%。“黄 泥墩经验”使农村基层管理 更加民主化、法治化、规范 化。

    1. (1) 新闻一体现丽水市政府履行了什么宗旨?
    2. (2) 新闻二反映我国实行哪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依据新闻二概括这一制度的作用。
    3. (3) 结合新闻三,分析“人民日报为黄泥墩村点赞”的原因。(提示:可从制度、宪法原则、 公平、民主等角度加以阐述)
  • 28. (2024九上·龙湾月考) 藏于河谷,孕育四海。“稻花香里说丰年”并非只是南方农田的专属景象。

    材料一:乌江稻米颗粒饱满、色泽清白、米香浓郁、营养 丰富,历史上曾长期供应皇宫御用,有“乌江贡米”之称。

    材料二: 2000 年以来“乌江贡米”一度 销声匿迹。乌江镇以节水倒逼 农业转型:高标准建设循环节 水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推广“一 水多用、一田多产”的综合种 养模式,栽培“旱作水稻”。2016 年,“乌江贡米”恢复生产,并 依托稻田风光,走出了集农事 体验、田园观光、生态度假和 自然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发 展新路径。

    1. (1) 根据图 1,描述乌江镇的地理位置。
    2. (2) 综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从气候角度分析乌江镇造就优质稻米的原因。
    3. (3) 请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阐述“乌江贡米”恢复生产的成功经验。 
  • 29. (2024九上·龙湾月考) 百年风雨路,擘画新征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完成年代尺中事件①和阶段②的内容填写。
    2. (2) 结合年代尺有关史实阐明“土地政策的变化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3. (3) 结合年代尺上不同阶段的关键词,在③处填上恰当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 30. (2024九上·龙湾月考) 1920 年的中国,前承新文化、五四运动,后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折射出中国 近代新陈代谢这一总体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1913 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 698 家,资本总额 33082 万元。到 1920 年,近 代工业企业达到 1759 家,资本总额 50062 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 1913 年只有 60 多万人, 到 1920 年远超 200 多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 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 

    ——摘编自张鹏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20 年,来华访问的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 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引发了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哲学家罗素也来 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应求之古人。他的演讲并未 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 

    材料三:1920 年部分大事记表格

    时间

    历史事件

    1 月

    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陆续使用白话文教材;

    5 月

    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8月

    中文全译本马克思学说著作《共产党宣言》出版,千余本很快销售一空

    8 月至 次年春

    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 《劳动音》、《工人周刊》等通俗读物纷纷创刊

    11 月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上海印刷工会相继成立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 1913~1920 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 四时期工人阶级是如何“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
    2. (2)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两位哲学家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
    3. (3) 1920 年的中国积蓄着社会前行的力量,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综合上述材料,以“积 蓄力量”为题,多角度介绍 1920 年的中国社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