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 | 统治手段 |
古埃及 | 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
古巴比伦 | 制定法典;根据神谕举行仪式以帮助统治者决策 |
全部人口 | 自由民 | 外邦人 | 奴隶 |
40万(含妇女、儿童) | 16.8万(成年男性公民4.5万) | 3.2万 | 20万 |
材料一:汉谟拉比即位以后,为了适应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在各城邦原有法律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一部成文法,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也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因此具有无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1编·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
材料二:伯里克利曾在一篇演说中描述雅典民主政治的理想时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体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权力实际上掌握在贵族手中……平民权利有限,奴隶更是无权无势。经过平民与贵族长期的斗争之后,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摘编自郭守兰《西方法文化史纲》
请回答:
材料一:中世纪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摘编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二:经济的中兴,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经济基础,十字军东征沟道了东西方接触的渠道,扩大了西方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萎缩几百年的商品活动又活跃兴旺起来,尤其在交通要冲、主教驻地,自治城市蓬勃兴起。自治城市作为经济中心、贸易中心积敛了大量财富,复兴的城市为创办大学提供了大笔经费,另外,还有不少富豪人家捐资兴办大学或资助贫寒子弟上大学。
《浅谈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形成》
材料三:进入16世纪这种倾向更加明显,羽翼逐渐丰满的乡绅和富裕佃农热衷于大面积承租和购进土地,领主也趁机谋求市场性高租金,而且他们都不自觉地整合土地形成大农场,扩大经营规模,以谋求最大的土地利润。
——摘编自侯建新《圈地运动前英国封建保有地的蜕变》
请回答:
材料一: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当时孝德天皇面临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的局面……
——摘编自《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三:拜占庭文化是东西方文化汇合的产物,东正教、希腊化罗马文化与东方文化融为一体,这是拜占庭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位于东方伊斯兰世界和西方基督教之间的拜占庭,不仅充分吸收了这两种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且也在它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