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惩办“首祸诸臣”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 (3)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派军队保护 (4)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 |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戊戌变法(1898年) | 调整为→ |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戊戌变法(1898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Poin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这个地方高悬着1895年2月被日本俘获的北洋水师靖运舰的铁锚。它同镇远舰的铁锚、土炮弹头等一起陈列于此,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充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尽管战争的结局是残酷的,但道光帝并没有作深刻的自我反省,仍是一如既往的将一切责任卸于下属。……他在内心中认定战败的原因在于这批奴才未能实心实力办事,“天朝”的厄运在于缺乏忠贤智良之臣。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三:《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之力与相争,其意在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尤在避免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直面相对。他害怕这种直面相对会扫尽天朝的礼文和成宪,因此宁肯舍弃关税之利。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面对日本大举出兵,李鸿章……让官兵相信 “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即谁理绌”。 ……以为,单凭外交上的折冲樽俎,就可以“保全和局” ……战争即将开始,清政府及其外交部门一直在等待调停,一个半月过去了,基本上未做军事上的准备……
——《甲午战争百廿年祭》
材料五: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奕劻、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中国近代史普及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