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经典好题单元练(九)——近代化的...

更新时间:2024-12-10 浏览次数:4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4八上·福田月考) 历史学习小组要制作“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展板。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洋务运动 D . 北伐战争
  • 2. (2023八上·三水期中) 下图是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       )

    (1)惩办“首祸诸臣”

    (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

    (3)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派军队保护

    (4)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

    A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C . 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转变 D .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3. (2024八上·前郭尔罗斯月考) 2024年3月1日,我省文旅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山东威海卫“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发现之一。通过对沉舰残骸、水下遗存及相关文献记载的考证,初步明确该舰在近代发生的一场战争中被日军偷袭击沉。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
    A . 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 B . 1894年,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 C . 1895年,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 . 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 4. (2024八上·广州月考) 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被接受 D . 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 5. (2024八上·龙潭月考) 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还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的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导致这一变化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2024八上·南宫月考) 1874年,哪国派军队进攻台湾,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 )
    A . 俄国 B . 德国 C . 日本 D . 法国
  • 7. (2023八上·陆河期末)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洋务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这段话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 . 改变了社会性质 B . 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D . 是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 8. (2024八上·龙潭月考) "这一条约还不同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一方面,条约没有规定割让领土、 开放口岸的条款;另一面,却进步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这一条约( ) 
    A . 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 .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 开启列强资本输出的先例 D . 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9. (2024八上·秀山月考) 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
    A . 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 B . 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 . 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 . 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 10. 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C . 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 11. 2016年1月,经我国考古专家考证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就可直接用于研究(  )

    A . 黄海大战 B . 辽东战役 C . 威海卫战役 D . 廊坊之战
  • 12. 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  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3.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14. (2024八上·高安月考) “中国则从他们那里学习军事技术以抵御外侮、镇压国内起义,但同时也致力于振兴旧式的儒家管理方式。”材料可以说明( )
    A . 闭关锁国的影响 B . 洋务运动的特征 C . 民族工业的发展 D . 戊戌变法的目的
  • 15.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 . 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 . 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 . 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 . 社会没有广泛支持
  • 16. (2024·黔东南) 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
    A . 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 . 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 .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 . 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 17. (2024·潮南三模) 洋务运动后期,张之洞曾指出“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进而主张“(将西学分为)交涉、农政、工艺、商务四大门类,中国均应仿效西洋”。据此可知张之洞( )
    A . 强调对民众的思想启蒙 B . 推动洋务思想深化 C . 主张引进西方政治理念 D . 反对学习西方军事
  • 18. (2024九下·高州模拟)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相当一部分学者在洋务运动期间也经历了思想的转轨,比如康有为,以及他在万木草堂中培养出来的弟子们。广东这一小撮士人这个时候思想上已经很先进了。”材料中”这一小撮士人”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 )
    A .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 摒弃了儒学的束缚 C . 主张从制度上变革 D . 比洋务派更加爱国
  • 19. (2024九下·夏津模拟) 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     )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戊戌变法(1898年)

    调整为→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戊戌变法(1898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A . 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 . 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 . 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 . 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 20. 2024年是甲午海战130周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拟以《甲午战争:1894﹣1895》为主题举办纪念展。下列能选入此次展览的诗句是(  )
    A .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B . “黄海有幸葬忠骨,马关耻辱血泪飞” C . “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D . “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八上·衡南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Poin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这个地方高悬着1895年2月被日本俘获的北洋水师靖运舰的铁锚。它同镇远舰的铁锚、土炮弹头等一起陈列于此,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充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 (1)  材料一中“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次战争?引发该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开放了5个通商口岸,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哪个城市?
    2. (2) 材料二中,靖远舰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俘获?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战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3. (3) 材料三反映的条约签订的时间是哪一年?该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是指哪个地方?
    4. (4) “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 22. (2021·广东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尽管战争的结局是残酷的,但道光帝并没有作深刻的自我反省,仍是一如既往的将一切责任卸于下属。……他在内心中认定战败的原因在于这批奴才未能实心实力办事,“天朝”的厄运在于缺乏忠贤智良之臣。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三:《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之力与相争,其意在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尤在避免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直面相对。他害怕这种直面相对会扫尽天朝的礼文和成宪,因此宁肯舍弃关税之利。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面对日本大举出兵,李鸿章……让官兵相信  “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即谁理绌”。 ……以为,单凭外交上的折冲樽俎,就可以“保全和局” ……战争即将开始,清政府及其外交部门一直在等待调停,一个半月过去了,基本上未做军事上的准备……

    ——《甲午战争百廿年祭》

    材料五: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奕劻、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中国近代史普及读本》

    1. (1) 材料一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相关条约名称。
    2. (2) 结合地图分析列强侵略势力进入中国,从地域上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3. (3)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概括道光帝认为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4. (4) 结合所学,材料三中造成“中国君主与西方人直面相对”现象与《天津条约》中哪条规定有关?根据材料三分析咸丰帝反对的原因。
    5. (5) 结合所学,材料四描述的战争爆发于哪一年?请写出这场战争中的主要战役两例。
    6. (6) 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对战争“未做军事上的准备”的主要原因。
    7. (7) 据材料五指出慈禧“大喜过望”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材料五中的“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与列强的哪场侵华战争有关?
    8. (8)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清政府在近代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感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