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经典好题单元练(十三)——中华民...

更新时间:2024-12-10 浏览次数:10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世纪30年代,重庆国民政府出版了一系列戚继光与郑成功的著作,举办纪念活动,修建宗祠庙宇,追怀他们抗拒外侮的伟大功勋。这反映了(  )
    A . 鸦片战争,自然经济的瓦解 B . 武昌起义,满清统治的崩溃 C . 北伐进军,南京政府的成立 D . 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的爆发
  • 2.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改革,并建立了“三三制”政权模式。该模式除了欢迎愿意团结抗日的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及小资产阶级代表参与政权建设,还强调任何不反对抗日的地主、资本家都能合法享有其财产权益。这一措施(  )
    A . 摧毁了日军对中共的围剿 B . 提升了根据地群众的政治地位 C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以民为本
  • 3.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攻占沈阳。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  )
    A .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 . 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C .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4. 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打破了敌人的“囚笼”。这一系列军事行动(  )
    A . 粉碎了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 B .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 是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仗 D . 振奋了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5. 2020年夏,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八佰》上映后引起轰动。它讲述了1937年“八百壮士”在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坚守上海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英雄事迹。这一事件(  )
    A . 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 . 是淞沪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C . 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 . 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 6.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到晋南招兵,国共招兵处紧挨着,国民党那边根本没人去,八路军一个星期就招了3000多人。由此可见经此一役(  )
    A . 中共进一步获得群众支持认可 B . 国民党军事实力急剧下降 C . 山西成为日军进攻的唯一省份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
  • 7. (2024·黑龙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 西安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八一三事变 D .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 8. 数日内八路军总部收到贺电贺信百余封,延安《新中华报》、南京《中央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广播电台及英国、法国、美国及东南亚国家的报纸、电台,纷纷报道这一重大消息。石家庄、太原等城市各界群众集会,庆祝八路军出师抗日旗开得胜,首战大捷。文中“消息”是指(  )
    A . 台儿庄大捷 B . 万家岭大捷 C . 延安保卫战 D . 平型关大捷
  • 9. 《解放日报》撰文写道:“中华民族已经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所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该报道强调(  )
    A . 抗战爆发的背景 B . 抗战胜利的过程 C . 抗战胜利的意义 D . 抗战胜利的原因
  • 10. (2024七下·东平期末) 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收集到如下论据。据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    )

    ◆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

    ◆西安事变和平解放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抗日根据地军民创造地道战等游击战法

    ◆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中共七大召开

    A . 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 . 民族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 .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D .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 11. 板垣征四郎说:“满蒙与帝国的国防和国民经济生活具有很深的特殊关系……这里形成了帝国国防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单纯地使用外交的和平手段,归根结底不能达到解决满蒙问题之目的。”这段材料表明(  )
    A . 九一八事变揭开局部抗战的序幕 B . 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开始 C . 九一八事变,日本蓄谋已久 D . 七七事变,日本蓄谋已久
  • 12. (2024九下·惠来模拟) “在这件事上,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这是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对自己的评价。周恩来则称张学良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因为“这件事”的和平解决促成了( )
    A .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 . 局部抗战正式转为全民族抗战 C .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13. (2024九下·青白江模拟) 下图是小历绘制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示意图,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动力,F1>阻力F2 B . 阻力F2可能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 C . 南京大屠杀推动了动力F1的增长 D .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动力F1=阻力F2
  • 14. (2024九下·永昌模拟) 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 . 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 . 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C . 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D . 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 15. (2024九下·阳信模拟)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集中彰显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时代精神,形成了伟大精神的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以下体现伟大抗战精神的是( )
    A .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B .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C . 独立自主、顾全大局、严守纪律、艰苦奋斗 D .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勤俭节约
  • 16. (2024·益阳模拟)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 北伐胜利进军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国共两党合作 D . 国民党的革命历程
  • 17. (2024九下·古浪模拟)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 力图改善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B . 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 .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实现共同抗日 D . 粉碎日本想引起中国内战而趁机扩大侵略的企图
  • 18. (2024九下·凉州模拟) 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
    A . 李宗仁 B . 彭德怀 C . 张学良 D . 杨虎城
  • 19. (2023八上·内江期末)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这标志着(   )
    A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序幕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 .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 20. (2024九下·凉州模拟) 1942年1月,美国《先驱论坛报》报道:“湘北之大捷,其重要性最低限度可媲美英军在阿比西尼亚之胜利”。文中的军事胜利是指(   )
    A . 淞沪会战 B . 台儿庄战役 C . 武汉会战 D . 第三次长沙会战
二、材料分析题
  • 21. 国共两党关系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 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人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材料二读下面两幅图片

    材料三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 不是。为泄私愤吗? 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取得了什么成果?
    2. (2) 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国共两党怎样的关系? 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 (3) 材料三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4. (4) 材料四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5月 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激励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使广大青年倍受鼓舞。 下面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究讲话中蕴含的百年历史知识,并从现实的角度去思考当今青年应有的使命和担当。

    【屈辱篇】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探索篇】

    “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

    【觉醒篇】

    “……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

    【感悟篇】

    “伟大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35年“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 (1)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这次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 (2) 举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使“国家蒙辱、文明蒙尘”的史实。
    3. (3) 19世纪中后期,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分别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 (4) 先进青年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 这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哪两大口号? 
    5. (5)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使命和担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