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经典好题单元练(十七)——社会主...

更新时间:2024-12-12 浏览次数:2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4八下·自流井期末) 与下面统计图中③段趋势相关的史实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大跃进” D . “文化大革命”
  • 2. (2024八下·赤坎期末)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段,主要任务是走向社会主义制度 B . ②段,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 . ③段,出现大跃进等“左”的错误 D . ④段,优先发展重工业
  • 3. (2024八下·吉林期末) “1952、1953两届理工科大学生全部提前一年毕业奔赴建设岗位;至1953年,约有2000名欧美留学生陆续回国。”这些知识分子是为了(     )
    A . 参与基层选举 B . 筹备新中国成立 C . 支援工业建设 D . 加入生产合作社
  • 4. (2024八下·科尔沁左翼中旗期末) 以下历史人物都属于(     )

    A . 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B . 社会主义建设的模范 C . 改革开放的时代先锋 D . 航天事业的领军人物
  • 5. (2024八下·科尔沁左翼中旗期末)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6. (2024八下·石泉期末) 下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成就,完成于1957年的是(     )
    A .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B .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 .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并通车 D .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出来
  • 7. (2024八下·宣化期末) 2024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回眸70年前,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议是(       )
    A .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B . 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 .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8. (2024·从江模拟) 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福林堂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56年,福林堂同其他药店公私合营成立了昆明市药材公司。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新举措是( )
    A . 赎买政策 B . 独立生产 C . 无偿捐献 D . 停业整顿
  • 9. (2024八下·彭阳期末)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这种“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 赎买政策 B . 公私合营 C . 合作化 D . 集体化
  • 10. (2024八下·安乡县期末) “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它包括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诸多内涵。这一精神产生在(       )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11. (2024八下·阿荣旗期末) 面对下列表格中的巨大差异,我国政府(     )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7千克

    4千克

    538.千克

    发电量(人均)

    2.6千瓦时

    10.千瓦时

    2949千瓦时

    A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进行三大改造
  • 12. (2024八下·阿荣旗期末) 观察1949—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情况变化图,据此可知(       )

    A . 粮食产量的增减同国家的政策紧密相关 B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粮食呈现增产趋势 C . 农民生产积极性是粮食增产的决定因素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 13. (2024八下·白碱滩期末) 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等时代精神共同反映出的特定内涵是(     )
    A .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 . 救亡图存、民族解放 C . 科技创新、勇攀高峰 D .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 14. (2024八下·盱眙期末) 1954年9月,一位记者记录了一场盛事:“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放下钳子,放下犁耙,放下笔杆、圆规……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商量着国家大事。”这场“盛事”(     )
    A .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 C . 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5. (2024八下·古浪期末) 下列几组词汇,准确反映新中国“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A . 工业化、三大改造、抗美援朝 B . 大跃进、人民公社、自然灾害 C . 大字报、阶级斗争、两弹一星 D . 反台独、经济特区、一国两制
  • 16. (2024八下·封开期末) 向社会主义过渡好比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鸟,实现工业化是它的主体,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分别是大鸟的两个翅膀。我们可以称之为“一体两翼”。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A . 表明国家正在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 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要协调发展 C . 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完全不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D .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
  • 17. (2024八下·长沙期末) 下列成就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对这些成就的取得,表达最确切的是(     )

    A . 东北是共和国的长子 B . 三大改造成果显著 C .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D . 新中国初我国注重交通建设
  • 18. (2024八下·期末)  到1956年,从俄文译成中文的教科书约有1400种,中国派往苏联的留学生达7000余人,实习生5000人,当时在中国高等院校任教的苏联教师近600人。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 土地改革的开展
  • 19. (2024八下·期末) “一五计划期间,要在西南修宝成铁路。现在西南的粮食很贱,有的地方老百姓没有裤子穿。这是因为农产品运不出来,工业产品运不进去。”可见,宝成铁路的修建有利于( )
    A . 加强国防 B . 发展旅游 C . 引进外资 D . 改善民生
  • 20. (2024八下·玉州期末) 1954年全国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代表中有无产阶级和民主党派代表人物,工农业劳动模范,武装部队英雄人物,著名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代表人物。这反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 . 提高决策科学性 B . 强调制度稳定性 C . 权力具有至上性 D . 具有广泛代表性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4·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中央人民政府原副主席张澜

    1. (1) 材料一反映出70年前全国人民的梦想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举措?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的突出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我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 22. (2023八下·玉州期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一一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950年6月)

    材料二: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四: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展。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一一中共中央《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1983年)

    1. (1)  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什么事件来完成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事件进行客观评价。 
    3. (3)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三中1957-1960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4. (4)  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共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
    5. (5)  针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出台的不同土地政策,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