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经典好题单元练(二十)——国防建...

更新时间:2024-12-12 浏览次数:5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上·广州开学考)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数量接近于零,而到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这说明新时期中国(     )
    A . 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 B . 开始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 C . 成为国际组织的创建者 D . 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 2. (2024八下·重庆市期末) 新中国外交实践充满智慧,下列表格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

    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加强了同东欧国家的合作

    C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形成

    A . A B . B C . C D . D
  • 3. (2024八下·重庆市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队建设是(     )
    A . 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B . 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C . 扩展战略空间的需要 D . 抵御外国侵略的需要
  • 4. (2024九上·永年开学考) “这是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标志着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重新走上联合国舞台。”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在( )
    A . 1953年 B . 1955年 C . 1971年 D . 1972年
  • 5. (2024九上·永年开学考) 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阐述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基本立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源于(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C . 亚非万隆会议主张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 6. (2024九上·南宁开学考) 1954年缅甸总理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这种恐惧。”“恐惧”的消除主要是因为中国(    )
    A .   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与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 7. (2024八下·怀宁期末) 如图是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大会席位的投票情况。数据可以用来佐证(       )

    A . “求同存异”方针获得普遍赞誉 B . 中美之间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C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 D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走出新路
  • 8. (2024八下·怀宁期末) 人民空军建立星期,军用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自主研制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2011年我国自主研制的隐形战机歼-20首飞成功。这反映了我国军用飞机(     )
    A . 完全独立自主研制 B . 逐渐走上国产化道路 C . 主要从国外购买 D . 技术领先于世界
  • 9. (2024八下·舞钢期末) 2023年3月,中国与洪都拉斯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至此,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这说明中国(     )
    A . 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 . 积极寻求国际结盟 C . 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D . 建成了“一边倒”的外交布局
  • 10. (2024八下·钟楼月考) 这次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亚非国家第一次摆脱新老殖民主义的压迫,讨论和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提出了(     )
    A . 不结盟原则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大国一致原则 D . 求同存异原则
  • 11. (2024八下·钟楼月考)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主题是(     )

    福建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的武器装备

    A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 经济建设改善民生 C . 国家安全重要保障 D . 大国利器主导世界
  • 12. (2024八下·玉田期末)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展历程的概括,较为准确的是
    A . 敌对——正常化 B . 敌对——敌对 C . 友好——友好 D . 友好——敌对
  • 13. (2024八下·玉田期末)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长期以来却并非海洋强国。在一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上,仅来自海上的外国入侵就达470余次。中华民族有海无防的屈辱历史彻底改变开始于(  )
    A . 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B . 成立华东军区海军 C . 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 D . “辽宁舰”交接入列
  • 14. (2024八下·安庆期末) 伴着雄浑豪迈的音乐,情景合唱《一路走来》响彻云霄:“从蘑菇云升起的地方走来,苍茫的岁月澎湃着热血情怀,长缨在手驱散重重阴霾,新中国的命运自己主宰;从春天那奔涌的大潮中走来,地下长城把丰碑化作血脉……”该合唱所述的军种是(     )
    A . 陆军 B . 海军 C . 火箭军 D . 战略支援部队
  • 15. (2024八下·安庆期末)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陆续收复了超过40个南沙岛礁,包括安达礁、半路礁、仙宾礁等。同时,我国南沙群岛建设了多个基地和设施,提供了军民两用的便利。这表明,人民海军的强大(     )
    A . 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 B . 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 C . 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D . 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实力
  • 16. (2024八下·安庆期末) 某校历史小组策展“当代中国的外交”,其中一幅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对该示意图理解准确的是(     )

    A .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 轰动世界的“乒乓球外交” C . 加强与亚非国家间的合作 D . 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 17. (2024八下·天桥期末) 学校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展板上绘制了如下时间轴。该时间轴的主题应为(   )

    A . 新时代的强军之路 B . 研制引进新武器 C . 独立工业体系形成 D . 导弹部队的发展
  • 18. (2024八下·福州期末) 印度有人曾评价说,在国际关系史上,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两个国家间签署的原则协议,能够被几乎世界各国所接受,并且,1970年和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将其写入,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国际交往准则。他评价的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一国两制”的构想 C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9. (2024八下·广元月考) 孔子曾说的“君子和而不同”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之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都始终践行这一思想,并不断发展创新。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中国现代外交理念是(     )
    A . 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B . 对西方国家采取敌视方针 C . 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20. (2024八下·唐山期中) 所谓“小球推动大球”中的“小球”指的是(     )
    A . 卫星 B . 乒乓球 C . 篮球 D . 足球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4八下·和静期末)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双边关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签署《上海公报》(即《联合公报》),替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提供蓝图。……《上海公报》及促成公报之外交折冲,夸大一点来说,使得尼克松政府能够建立崭新的和平架构。美国一公布对中国开放,国际关系的模式就起了戏剧性大变化。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三 (2024年)4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历经风风雨雨,给了我们不少重要启示: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恶性竞争;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我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条大原则,既是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是走向未来的指引。

    ——《人民日报》(2024年4月27日01版)

    1. (1) 写出材料一图示中“跨过鸭绿江”的部队名称。这支部队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尼克松签署《上海公报》”的意义。以“未来十年”间的一例具体史实说明,这一行为为中美关系提供了“蓝图”。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美关系的“重要启示”反映了我国外交怎样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 22. (2024八下·南明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周恩来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

    和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 (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材料一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变化?
    2. (2) 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概述这一政治制度的两大优势。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村个体经济的手段分别是什么。这一“根本改变”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与制度设计的共同目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