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B | 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加强了同东欧国家的合作 |
C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D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形成 |
福建舰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的武器装备 |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签署《上海公报》(即《联合公报》),替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提供蓝图。……《上海公报》及促成公报之外交折冲,夸大一点来说,使得尼克松政府能够建立崭新的和平架构。美国一公布对中国开放,国际关系的模式就起了戏剧性大变化。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三 (2024年)4月2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习近平指出,……中美关系历经风风雨雨,给了我们不少重要启示: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恶性竞争;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我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条大原则,既是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是走向未来的指引。
——《人民日报》(2024年4月27日01版)
材料一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周恩来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
和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 (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建国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数量上仍居多数,广大农村的个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更占绝对优势……(这些现象)到一九五六年已经根本改变,中国选择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它使全国的各项工作得以在一个新的制度基础上前进。离开这个起点,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言,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言。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