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世界现代史综合试题

更新时间:2024-12-17 浏览次数:11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三上·广东开学考)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20世纪五十年代,科学家们先后提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为核能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B

    1956年,美国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人数第一次超过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

    美国工业无产阶级数量逐渐下降

    C

    1957—1958年,美苏两国政府出于展示科学实力、获得冷战优势的考量,支持由全球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组织和参与“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

    科学研究具有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双重属性

    D

    1971年,尼克松政府为了防止黄金储备继续流失,在8月15日单方面决定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A . A B . B C . C D . D
  • 2. (2020高三上·永寿开学考) 20世纪末,全世界仍有12亿人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一些地区贫困人口数量还在上升。为此,世界银行改变了援助方向,主要关注识字率、健康、妇女儿童等问题,以改善受援地区人民的生活。这表明(   )
    A . 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分化 B . 世界银行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C . 国际援助更加注重实效 D .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 3. (2024高一下·潍坊期末) 1972年,有学者指出,“地球上生产粮食的土地、可供开采的资源和容纳环境污染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无法支撑无限度的经济增长;如果世界经济的增长方式保持不变,那么,世界经济有朝一日会突然崩溃”。这一言论(     )
    A . 着眼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B . 意在批评世界环境污染 C .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 . 反映粮食安全问题突出
二、选择题
  • 4. (2024高一下·广东期末) 造成下图中两次明显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1884~1974年全球货船航运费率变化示意图

    A . 国际局势的剧变 B . 技术变革的推动 C . 全球治理的加强 D . 自由贸易的发展
  • 5. (2024高三下·玉溪模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以国联为代表的一战后国际秩序。美国因为国会反对并未参加国联;苏联因与芬兰发生战争被开除出国联;德国与英国、法国拥有同样的表决权;意大利对国联的原则持反对态度。国联的主要成员除日本外都是欧洲国家。这表明国联(       )
    A . 错配国家实力与国际权力 B . 受到英法两国的操纵 C . 主要受传统均势原则影响 D . 遵循了大国一致原则
  • 6. (2024高一下·新余期末) 中苏两国曾走过相似的发展道路,下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字母A-H代表不同时期的经济形态,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       )

    前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                      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

    A . A=E B . B=H C . B=G D . D=F
  • 7.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有学者说,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确实成为世界上能够生产各种类型的、最现代的工业品的四个国家之一,但苏联经济具有“兵营”的面貌,经济完全军事化,完全从属于军备生产的势头开始加强。苏联领导人在脱离了社会文化和共同文明的情况下只是重复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成就和一些组织形式。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苏联模式为苏联工业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B . 苏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潜藏着严重危机 C . 西方技术成就对苏联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D . 国民经济军事化运动改善苏联产业结构
  • 8. (2024高三下·江西模拟) 1956年7月,铁托、尼赫鲁等人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举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在会谈中他们就世界范围内实现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团结问题进行了磋商,逐步明确了不结盟思想。该思想(       )
    A . 酝酿了新的世界战略选择 B . 标志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C . 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 D . 对新中国外交原则产生深刻影响
  • 9. (2024高三下·威宁月考) 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法国总统,任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他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对法国“戴高乐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
    A . 保持战后国际主导地位是其主要的出发点 B . 欧共体的成立促使法国外交政策及时转变 C . 突出体现了摆脱美苏外交掣肘的现实要求 D . 是重塑大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的当然选择
  • 10. (2024高三下·湖南模拟) 20世纪60一80年代,不少西方国家在民生方面的支出比重达到30%甚至更高,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趋势有所下降。与这一变化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
    A . 国家干预违背民众意愿 B . 经济发展面临滞胀问题 C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D . 社会矛盾逐步得到解决
  • 11. (2021·保定模拟) 表2为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从中可以判断出(   )

    表2

    年份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89

    社会总产值

    4.2

    3.3

    1.8

    国民收入

    4.3

    3.2

    1.0

    劳动生产率

    3.3

    3.1

     
    A . 苏联经济发展陷入了滞胀的困境 B . 多市场少政府是苏联经济发展的出路 C . 美苏争霸拖垮了苏联的经济发展 D . 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 12. 如图是某学者著作中一个章节的子目录。据此判断,该章节的主题是(   )

    ●战争促发革命

    ●“印度新发现了自己”

    ●印度尼西亚独立风云

    ●缅甸的新生

    ●西亚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以色列的诞生

    ●印支三国的浴血抗战

    A . 发展中国家独立运动的浪潮 B .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C . 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D . 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 13. (2021高三上·嘉兴月考) 张弼士(1840—1916),广东大埔人,年少时远赴南洋荷属东印度谋生。发迹后回国投资实业,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在大埔、汕头和广州一带投资办厂。在传统史传中,张弼士的形象是富商、实业家和慈善家。在1960年代的马来西亚历史书写中,他逐渐被“去中国化”,成为本土的反殖民统治、反西方种族歧视的马来亚华裔的民族急先锋和族群模范。在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书写中,张弼士又成为企业家的成功典范。近年来大陆的“客家学”研究蓬勃发展(客家:因战乱、贫困或其他原因客居他处的汉族民系),张弼士又成为客家先贤典范和客家骄子。这说明( )
    A . 历史研究错综复杂,历史人物很难有定论 B . 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记忆”会随着时空而变化 C . 与人物有密切关系的传记作者的作品更可信 D . 历史人物形象完全是历史学家们创造出来的
  • 14. (2024高三下·广东模拟) 下表所示为关贸总协定各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议题。据表可知,关贸总协定(       )

    谈判回合

    谈判时间

    主要议题

    前五轮

    1947~1960年

    关税

    肯尼迪回合

    1964~1967年

    关税、非关税壁垒、欠发达国家参与和特殊经济体参与

    东京回合

    1973~1979年

    关税、非关税、多边保障体系、农产品、热带产品和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框架

    乌拉圭回合

    1986~1994年

    关税、非关税、自然资源产品、纺织品与服装、农产品、热带产品、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条款、反倾销、补贴和反补贴措施

    A . 现有机制体制存在不足 B . 积极推动全球化均衡发展 C . 实现了国际贸易自由化 D . 致力于规范全球贸易秩序
  • 15. (2024高三上·佛山月考) 如图是1500年至2015年“大国间发生战争”年数比,据此可知(     )

    A . 经济全球化消解了各国矛盾 B . 21世纪世界各国稳定发展 C . 和平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D . 政治民主化有助于世界和平
  • 16. (2024高二下·河池月考) 1997年,泰国受当时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金融风暴,导致东南亚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成就毁于一旦。在亚洲如日本、新加坡国家经济萧条, 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出现政局混乱的局面,打断了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这表明(  )
    A . 世界多极化趋势势不可挡 B . 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C . 全球化导致世界动荡不安 D . 经济全球化中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三、材料分析题
  • 17. (2024高三上·望城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是美国认同的文明的心脏地区,其参与对自由主义经济秩序至关重要,美国也坚信,这种自由主义经济秩序对世界和平与繁荣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美国领导人认为,对西欧的友善的控制与美国安全至关重要。

    ——孔华润《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二战以来美国和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所占比例的变化图

    1. (1)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美国对西欧“友善的控制”的理解。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四、非选择题
  • 18. (2024高一下·吉林期末)

    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9年初,大大小小国家的政治家们聚集在巴黎安排一项和平解决办法。虽然议事日程上的许多项目都可以解决和列入《凡尔赛和约》,但是有些问题到1923年仍为悬案。战后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一系列民族国家出现;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协约国军事占领了莱茵兰,英法肢解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力量遭到削弱。在远东,日本将山东归还了中国,却接管了位于赤道以北的岛屿群。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承认了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领土现状,并同意根据相对标准来限制各自的作战舰队的规模,从而阻止了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特点。

    材料二:二战后期,盟国各方都期望新的国际组织权力大于国联,效率高于国联。联合国议事依其性质不同,分别采用三分之二票和简单多数票通过,同时设立安全理事会并全权赋予其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

    对于侵略国掠夺的领土,盟国采取了坚决的剥夺措施。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之外,盟国还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改造措施:一是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二是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

    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

    最后必须指出,盟国在战时所勾画的战后秩序与战后实际形成的秩序有着相当的不同。这是因为构建这一体系的大国之间的关系在战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二战后国际秩序的设计意图。
  • 19. (2024高一下·张家口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的部分或整体信息,围绕“危机与调整”,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