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语文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1 *愚公移山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愚公移山课时训练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590 类型:同步测试
一、积累运用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吾与汝力平险                                         

    曾不能毁山之一                                      

    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 , 出入之也                            

    太行、王屋?                                      

    汝心之 , 固不可彻                                   

  • 2. 翻译下列句子。

    1. (1)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文:

    2. (2)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

  • 3.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 .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 .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4. 读课文《愚公移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 . 本文塑造了生动的愚公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 . 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 . 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二、精彩段落
  • 5. 阅读《愚公移山》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九十                                           

      寒暑节                                           

      杂然相                                            

      甚矣,汝之不                                     

    2. (2) 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

      ①投诸渤海尾,隐土之北。                      

      ②面山居。                                    

    3. (3)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

    4. (4) 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5. (5)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

      答:

三、类文阅读
  • 6.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 , 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属浙江省舟山群岛)。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汝之不                                   惠:

      其诚                                   感:

      明年                                     越: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已也/真无马邪 B . 山不加增/水落石出者 C . 告富者/先帝不臣卑鄙 D . 吾欲南海/辍耕垄上
    3. (3) 翻译下面句子。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4. (4) 【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