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七节 升华与凝华 同步训练

更新时间:2017-12-23 浏览次数:35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 . 冰雪消融 B . 清晨的露珠 C . 寒冬冰雕变小 D . 树枝上的雾凇
  • 2. 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   )

    A . 熔化 B . 汽化 C . 升华 D . 凝固
  • 3.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 .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 B . 洒在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 C . 秋天的早晨,树叶上出现了小水珠 D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 4.  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 . 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的饮料罐“出汗” C .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D . 严冬,湖水结成冰
  • 5.  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 . 铁丝网上的白霜     B . 屋檐下的冰凌 C . 冰冻的衣服晾干 D . 草叶上的露珠
  • 6. 人们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干冰被“喷”入冷空气后,升华吸收大量热量,冷空气层中的水蒸气便会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中遇到暖气流就会熔化形成雨,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升华 B . 凝华 C . 液化 D . 凝固
  • 7.

    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

     

    A . 二氧化碳 B . 小水滴 C . 空气 D . 水蒸气
  • 8.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所示,一天企鹅妈妈与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他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 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 . 企鹅妈妈:不对,是没有内能 C . 小企鹅:冰天雪地的,可能连水蒸气都没有吧 D . 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 9. 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 . 夏天使用电风扇时人感觉凉爽,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C . 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D . 盛夏,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 10. 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 甲、乙 B . 乙、丁 C . 甲、丙 D . 丙、丁
  • 11. 如图所示,分别表示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结构图,则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 从甲到乙的过程叫熔化,需要放热 B . 从甲直接到丙的过程叫升华,需要放热 C . 从乙到丙的过程叫液化,需要放热 D . 从丙直接到甲的过程叫凝华,需要放热
  • 12.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夏天,舔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时,舌头会被“粘”住,这是水的凝固现象 B . 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C .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 .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二、填空题
  • 13. 校园的公布栏上张贴了这样一则公告:由于气候较冷,各班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填物态变化),避免使同学们摔倒受伤.小林在家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吸收/放出)热量.
  • 14. 如图所示的冬捕场景中,被捕上来的鱼过一会儿表面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这一现象称为.捕鱼人的发须上会出现白白的粉末,这一现象称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15. 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属于升华的是;其中⑤中的冰花是形成在窗户的(填“外”或“内”)表面上.

    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户玻璃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 16. 下年全国平均气温为近28年同期最低,我市许多地方出现了冻雨、冰挂.如图所示是屋檐上结起的冰挂.冰挂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雨是过冷水滴(温度低于0℃)落到温度 0℃(填“高于”、“等于”或“低于”)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 17. 将下列各现象中所属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入相应的空格内.初春“冰雪消融”;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上出现“雾气”;秋天的早晨常常发生“日出雾散”;冬天的早晨户外草地上积有白色的霜:
三、综合题
  • 18. 华北大地四季分明,初春阳光普照,冰雪融化,我们仍感到“春寒料峭,咋暖还寒”冬季大地封冻,雪花飞舞,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雪不冷,化雪冷”等谚语。请你回答

    1. (1)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是经过多日的寒冷才会结成厚厚的冰,结冰是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

    2. (2) 初春“乍暖还寒”的原因是 

    3. (3) “下雪不冷”是因为雪的形成是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化雪冷”则是因为化雪是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

  • 19.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 (1) 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 (2) 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3. (3) 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 2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面、海洋、湖面、植物表面、土壤里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含有水蒸汽的湿空气,由于某种原因向上升起.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周围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上升空气体积就要膨胀.膨胀的时候要消耗自身的热量,因此,上升空气的温度要降低.温度降低了,容纳水汽的本领越来越小,上升空气里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温度再降低,多余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它们集中在一起,受上升气流的支托,飘浮在空中,成为我们能见到的云。全国各地多次采用人工降雨的方法解决旱情。

    人工降雨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高射炮、火箭、气球播撤催化剂法、有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其中飞机播撒催化剂法就是用飞机在厚度比较大的云雾中播散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和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时,使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碘化银)上,成为小水滴,或者有些水蒸气就变成成为冰晶.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变成水,跟原来的水混在一起,便产生了降雨。

    请指出题目中相关语句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和个别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

    1. (1) 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变成水蒸气;

    2. (2) 水蒸气就附在空气里悬浮的凝结核上,成为小水滴:,这个过程要热;

    3. (3) 如果温度比0℃低,多余的水蒸气就变成为冰晶:

    4. (4) 干冰的作用是当干冰变成气体:,这个过程要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