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5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中国人失掉自信...

更新时间:2017-12-19 浏览次数:23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huái gǔ shāng jīn了——却也是事实。

    2. (2)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xuán xū起来了。

    3. (3)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wèi mín qǐng mìng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4. (4)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kuāng piàn,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 2. 阅读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判断正误
    1. (1) 这篇文章是驳论文,作者通过批驳错误论证,确立新论点: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2. (2) 驳论文和立论文一样,可以驳论据、驳论证、驳论点,从而确立新论点,这就是立论。
    3. (3) 文中得出结论:要论中国人,却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4. (4)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它包括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 3. 下面是对“中国的脊梁”的四种理解,指出其中有误的一项(    )
    A . “埋头苦干的人”,主要指广大劳动人民,也指历史上的改革家、发明家,如毕昇。 B . “拼命硬干的人”,指历史上反对封建统治和抵御外侮的英雄人物,如陈胜、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等。 C . “为民请命的人”,即为民疾苦而呼吁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等。 D . “舍身求法的人”,指信奉各种宗教迷信的人,他们为敬奉神灵跪拜菩萨而牺牲生命。
  • 4. 对下列划线词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公开”一词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愿也不敢公开的见不得人的事 B . “我们自夸着地大物博”:“总”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来已久的 C . “改为一味求神拜佛”:“一味”表示愚昧成习,顽固不化 D . 希望着国联”:“只”表明了国民党政府对国联的充分信任
  • 5.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这段话中的“人们”、“他们”、“大家”、“中国人”、“一部分人”等人称代词,分别指代的是(  )

    A . 自古以来的人,有自信力的人,老百姓,全体中国人,为资产阶级效劳的人。 B . 承前指"埋头苦干"等四类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当时社会上一般的人;泛指中国人,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 C . "埋头苦干"等四类人,全体中国人,中国的人们,少数统治者。 D . 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人,普通老百姓,全体中国人民,少数反动文人。
  • 6. 文学常识填空。

    ①议论文的要素指。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可分为两种。

    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③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二、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②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大丈夫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③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 , 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④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⑤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⑥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1. (1) 从议论文写作角度看,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是一句话独立成段?
    2. (2) 文章第②段用孟子的几句话主要论证了什么?
    3. (3) 选文第③段“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一句,联系语境看似可有可无的,不用,上下文衔接更紧密。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这一句?
    4. (4) 阅读第⑤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侧重阐述了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句中的哪一观点?

      ②本段在举文天祥拒降一例时,引用了他的两句诗,这突出地表现了文天祥的什么精神?

    5. (5) 选文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补充一个事例论据(可以是历史的,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并作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荣”与“辱”

        ①“荣”与“辱”,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荣”,免受“辱”,并将“荣”和“辱”作为行事为人、判断取舍的标准。

        ②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荣”,什么是真正的“辱”呢?

        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________……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颂。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④林则徐有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荣辱观。个人的荣辱与国家民族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当国家受到侵略,人民遭到蹂躏时,个人也就没有什么“荣”可言了。只有我们的祖国繁荣起来,强大起来,每个人才能昂起头来生活。

        ⑤“荣”与“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萧伯纳说过:“一个人感到害羞的事情越多,就越值得尊敬。”是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受到些“辱”,但只要把“辱”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便会摆脱“辱”,最终获得“荣”。

        ⑥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便决定了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所谓“荣”与“辱”,就是反对无所作为,不劳而获,提倡奋发向上,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选自《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六册,有改动)

    1. (1) ①请为第③段补写一个名人的例子作为正面论据。

      ②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2. (2) 第④段的中心句是。第⑤段画线句主要阐明的观点。
    3. (3) 从全文看,“知荣辱”对做人有什么重要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