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泸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17-12-21 浏览次数:3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7七上·泸县期中) 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 . (mì)     热(chén)     职(xùn)    轻怕重(niān) B . 薄(bì)     派(qiǎn)     灭(mǐn)    见异思(qiān) C . (cuì)    休(qì)       怨(mái)    极泰来(pǐ) D . 意(xiè)    狭(ài)      击(pēng)   振聋发(kuì)
  • 2.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幅漫画对某些政府部门里遇事推诿、漠不关心百姓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入木三分。 B . 他对工作一向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C . 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优越的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D . 面对几年的同窗好友,你怎么能那样麻木不仁呢?
  • 3. 下面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⑤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A . ③⑤①④② B . ③①⑤④② C . ④③⑤①② D . ④②③⑤①
  • 4. (2017七上·泸县期中) 下列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惭愧   困惑不解   搓捻   不可名状 B . 迁徒   繁花似锦   觅食   疲倦不堪 C . 企盼   美不胜收   截然   花团锦族 D . 繁衍   恍然大悟   绽开   风云凸变
二、现代文阅读
  • 5. (2017七上·泸县期中) 阅读《猫》节选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乌,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提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茏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 (1) 划线句子中“我”为什么认为咬死芙蓉鸟的“一定是猫”?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猫“畏罪潜逃”了②“我”不喜欢这只猫③猫常对着鸟笼凝望④“我”看见了猫嘴里好像在吃着鸟腿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2. (2) 为什么“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对猫的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 B . 确保以后不再出现这种过失。 C . 永远愧对这类弱小的生命。 D . 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
    3. (3) 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B . 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C . 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D . 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4. (4) 对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B .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C .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D . 语言描写  肖像描写
  • 6. (2017七上·泸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在桌旁坐下,就见一个老妇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躬着身子,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当时,朋友正说着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于是她将身子躬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新鲜的蚕豆……”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们的说笑声淹没了。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解开口,才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印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去,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那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她:“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扯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号。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绿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内,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碾住了,忽然,就见我身旁的一个女人,猛地冲过交通协管员的指挥条,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连串汽车尖锐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赔着笑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水瓶,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个可以做孩子晚饭的烧饼,或者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 (1) 概括文章第③④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2. (2) 下列选项哪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这句话是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B . “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中“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 C . “她语无伦次地说”中“语无伦次”是指说话没有顺序逻辑,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这里表明老妇人怕工资被扣下时的心急。 D . “她们又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中的“她们”是伟大的母亲,她们都是贫穷人。而那些富裕的母亲,就不能算是无比崇高的母亲。
    3. (3) 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4. (4) 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

      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

    5. (5) 通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的母亲曾为孩子做过的“卑微”的小事。
  • 7. (2017七上·泸县期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与父亲抬担子

    王清铭

        ①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做“全劳力”使用。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酸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我对父亲说:“我能行。”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得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②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板的笑容。

        ③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了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痛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④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眼前,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背部的肌肉有点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皱褶。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场院,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身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父亲看在眼里,嘴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⑤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就如这脚下的路,根本就无须抒情。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1. (1) 阅读全文,分析字体加粗的三句“我能行”各表现了说话人怎样的情感。
    2. (2) 品析下列句子

      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

    3. (3) 第④段从哪几方面表现出父亲已经年迈苍老?
    4. (4)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包含哪些意思。
    5. (5) 这篇文章用细节描述的方法两次写父亲的背影,“我”是在什么时候观察到的?“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三、文言文阅读
  • 8. (2017七上·泸县期中)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1. (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①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划出一处停顿)

      ②到 亭 上 有 两 人 铺 毡 对 坐 一 童 子 烧 酒 炉 正 沸。(划出三处停顿)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日更定矣。            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 B . 未复有能其奇者。      念无为乐者, C .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之, D . 余强饮三大白别。      乃记之去。
    3. (3)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相与步于中庭。 B . 坐潭上 C .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D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 (5)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 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 . 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 .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6. (6) 游记大多较简。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此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 ”乙文着重“痴”,你如何理解这“闲”与“痴”?
四、诗歌鉴赏
  • 9. (2017七上·泸县期中)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 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 .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 .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 . 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 (2)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五、情景默写
  • 10. (2017七上·泸县期中)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 (1) 《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最能反映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
    3. (3) 《次北固山下》中道出新旧更替的哲理的名句是:
    4. (4) 《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六、综合性学习
  • 11. (2017七上·泸县期中) 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请从《伊索寓言》《西游记》这两本书中选择一本,告诉同学们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及你从中获得的益处。

    推荐的书名:《

    推荐的理由:

  • 12. (2017七上·泸县期中) 下面是一份有关饲养宠物的调查表,请仔细阅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养宠物狗比率

    12%

    8.2%

    7.5%

    养宠物猫比率

    3.1%

    4.3%

    5.4%

    1. (1) 从上面的图表中,你得出什么结论?请用一句话简洁地概括出来。
    2. (2) 假如要通过实地采访探究其中的原因,面对一位采访对象,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采访问题?
七、命题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