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检测卷(...

更新时间:2018-01-11 浏览次数:5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b>积累与运用</b>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ié)     长(rǒnɡ)     匀(chēn)    摩肩接(zhǒnɡ) B . (hè)      按(pèi)      斟(zuó)     坦荡如(dǐ) C . 亩(quǎn)    穷(kuì)      鲜(yú)       重峦叠(zhànɡ) D . (xiāo)    发(zān)      维(qiān)     惟妙惟(xiāo)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诏书    防御    自出心才    纵横决荡 B . 摄取    牛犊    络绎不绝    巧妙绝伦 C . 跋涉    穷匮    妙手偶得    因地治宜 D . 丘壑    雕镂    春寒料峭    厌厌欲睡
  •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B . 元宵夜,在园博园赏灯的人摩肩接踵 , 节日氛围十分浓厚。 C . “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D . 他是个音乐才子,这是无可置疑的。
  • 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B .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C . 家园——这个饱含深情的温暖词汇,其基础全在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D . 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B . 湖南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C . 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D .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 6. 名句积累。   
    1.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2) 东风不与周郎便,
    3. (3) 角声满天秋色里,
    4. (4) 《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哲理(评价古战争)的诗句是:
  • 7. 读下面选自《昆虫记》中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鞘翅却是黄色、红色或棕色的,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

    1. (1) 这段文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
    2. (2) 《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 8. 上七年级的小娟抱着创“文明班级”的愿望参与竞选班长,她原以为自己两次考试成绩都比竞争对手小陆高出10多分,班长一职非她莫属。可是竞选结果出乎她的意料,她比小陆少10多票。回到家里,小娟红红的眼睛引起了邻居小丽和小英的注意。了解了缘由后上八年级的小丽首先说:“小娟妹,这有啥好哭的?我在初一时竞选班长不也落选了吗?后来一想,做班长要多做事,耽误时间,不做也罢,成绩领先最要紧,所以我一点也不伤心。别哭了,好吧?”小丽这段话不仅没有劝得了小娟,反而使她抽泣起来,显出更伤心的样子。
    1. (1) 小丽的劝说为什么反而使小娟更伤心?小丽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2. (2) 如果你是八年级学生小英,接下来你会怎么劝说小娟?请简述劝说的理由。
二、<b>阅读理解</b>
  • 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1) 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 (2) 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孝文帝且崩时,戒太子曰:“极有缓急,周亚夫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军士吏

      者霸上、棘门军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已而细柳军          称善者久 B .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C . 以河内守亚夫将军    天子 D . 吾欲入劳            细柳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②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4. (4) 读完全文,你觉得周亚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恐惧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情绪

        ①什么是恐惧?恐惧就是对于外部发生的危险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有时,这种反应更近乎一种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灾、泥石流等危机时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来一拳时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这些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不过,如果保护过了头,我们就会变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过度、非理性、持续地害怕某种物体、现象、活动或场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险,那就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②人们一般把常见的恐惧症分成四种: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患有动物恐惧症的人见到一些动物的影像、图片,或看到关于动物的逼真文字描述,都会感到恐惧并想要逃避,甚至伴有强烈的生理症状,如心悸、胸闷、出汗、透气困难等。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并且会因为无法逃离而感到担心、害怕,如处于影剧院、地铁,尤其是电梯中,感到憋闷、呼吸困难、恐慌。密集恐惧症是对排列密集的较小物体害怕或觉得恶心,例如密密麻麻的虫卵、蜂巢、淋浴喷头的出水小孔,甚至草莓,等等。社交恐惧症大多存在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对学校环境的恐惧,因升学、转学或者更换班级而焦虑等。

        ③恐惧自何而来?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源自于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可能受到环境中长期暗示的影响,也可能仅仅由某个单纯事件所导致,甚至还有些恐惧要归结到生物进化上去。例如,在某些惧怕蛇的人群里,有些人一生中甚至都未见过真正的蛇,但他们不由自主地就会对蛇产生恐惧,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早期的灵长类动物为了生存,在险象环生的丛林里面必须提高警惕,小心防范,一旦看到威胁生命的动物靠近(比如毒蛇、蝎子、毒蜘蛛等等),就会恐惧逃窜。长期的记忆被储存下来,恐惧心理由此而生。

        ④如何克服恐惧心理呢?一般说来,对恐惧的东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动物学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动物接触,在高楼表演杂技或修筑高楼的建筑工人不会恐高,尽管他们日常工作时就要面对这些危险,但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险应如何自我救助,因此能够泰然处之。所以,若想要摆脱你对某一事物的恐惧,就从积累知识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开始吧!

    (选自《博物》 2012年第4期,有改动)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因恐惧而产生的行动是对我们自身的保护,可以帮助我们回避危险,所以恐惧心越重越好。 B . 常见的恐惧症有动物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C . 人类对蛇的恐惧心理有可能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D . 对恐惧的事物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惧感就有可能越少。
    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四种常见的恐惧症。 B . 第②段“场所恐惧症主要是对封闭空间的恐惧”一句中,去掉“主要”一词文意没有改变。 C . 第③段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 .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什么是恐惧、恐惧的类型、恐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克服恐惧心理。
    3. (3) 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电闪雷鸣时,我们很多人会感觉到强烈的恐惧,甚至会出现心悸、抽搐、身体蜷缩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雷电恐惧症”。

      ①雷电恐惧症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怎样才能减少或消除对雷电的恐惧?

  • 1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背

    高巧林

        ①乡下老家的屋檐下,夕阳斜斜地照着。

        ②趴在木椅后靠背上的父亲衣襟反穿,赤裸着略显肥胖而皮肉松弛、“雀斑”点点的背。母亲操着一枚让我感到既陌生又眼熟的刮痧板,一下一下刮着父亲的背。那专注的神情一如她在菜园里耕种那一垅贫瘠而濒临荒芜的地。一道道“痧痕”显现在父亲背上,乍一看,犹如挂在西边天空中的一片片红彤彤的云霞。

        ③我一震!难道,这就是我年少时经常见到的那个宽厚壮实的背吗?

        ④第二天,经我再三撺掇,从不肯轻易花钱看医生的父亲才答应去医院就诊。

        ⑤我背着父亲,匆匆走向停在环村公路上的轿车。一路上,尽管父亲的身重压得我气喘吁吁,但我的内心却是踏实而欣慰的。走过村前的小路,跨过河边的小桥,我尽力让自己的脚步迈得稳健些。父亲趴在我像他当年一样壮实的背上,浅浅地呻吟着,带着难挨的病痛与满心的幸福。

        ⑥走着,走着,在我恍惚的记忆里,突然泛起一幕与此时此境何等相似的情景:40多年前,我目睹父亲也曾这样背着他的父亲——我的爷爷,一步步地走向镇上的医院。那是夏熟上场季节的一个中午,父亲弓着壮实的背,背起一声声呻吟的爷爷。可惜那时条件差,爷爷的病又犯得重,父亲才蹲身放下爷爷,爷爷就咽气了……这样幽幽想着时,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有什么办法?这是无法逆转的生命轮回啊!父亲背着儿子,儿子背着父亲,就是这样。

        ⑦或许,我背上的父亲感受到了我的凝重、我的伤感,也就开始一遍遍地说:“歇一会儿吧,要不,让我自己慢慢地走。”我说:“没事,我背你。”

        ⑧大叔大婶们见我如此背着父亲,啧啧称赞:“你看,老头有福,生了个多么孝顺的儿子。”我一听,反倒不安起来,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把父亲背在自己的背上!而仅仅这一次,又何以偿还我儿时父亲无数次背着我时积下的深深父爱?孩子们也来了,嘻嘻哈哈笑个不停,而这笑声分明因好奇而生,挟揶揄而来。我边背着父亲走,边在心里嘀咕:“孩子,你还小,等你长大后也当上父亲或者母亲时自然会明白的。”

        ⑨吊了几天盐水后,父亲终于枯木逢春一般慢慢康复起来。只是,父亲那张苍白、稍显浮肿的脸依然催人怜悯、惹人伤感。

        ⑩中午,病榻上的父亲望着一缕温暖的阳光,喃喃自语:“我已经好久没有换内衣了,身上黏糊得难受。”我马上接话说:“让我替你擦个背,然后把你的内衣换了,好吗?”父亲用深透而充满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好一阵后才说:“儿,你在城里清洁惯了,还是等你妈来了再说。”

        ⑪我完全懂得父亲这话的意思,而事实也是这样,父亲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老人,从皮屑剥落、皱褶纵横的体肤上,或者从残牙稀疏、胡子拉楂的嘴沿边透出点什么气味来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是无论如何也要替父亲好好擦个背的。

        ⑫于是,我慢慢扶着父亲,让父亲坐起身来,轻轻地替父亲脱去内衣。果然黏糊得很,让酸臭的汗液渍湿了的内衣豆腐一般贴着父亲的背。父亲有些不好意思,说:“看我有多脏。”我说:“还好。”说着,我把热气腾腾的毛巾盖在父亲背上,然后,是一阵小心翼翼地左拭右擦。顿时,细面条似的污垢从父亲背上纷纷滚落。父亲问:“都生出污泥条了?”我答:“嗯。”

        ⑬其实,我并不在用心回答父亲,而是躲在下意识里的条件反射又让我追忆起儿时的情景——或许在夏天村边的河埠头,或许在冬天镇上的澡堂里,父亲一边替我擦背,一边笑着嬉骂:“你看有多脏,那些污泥条都可以肥上三亩地啦。”

        ⑭我乐着,默认,而背上的那份爽快与惬意实在让人无法形容。

        ⑮现在,我但愿,父亲也能享受到我儿时的那份爽快与惬意。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 (1) 全文故事情节均围绕“背”字展开,可依次概括为:—— ——,表现了父子情深的主题。
    2. (2) 请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短语的含义。

      但我的内心却是踏实而欣慰的。

    3. (3)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 (4) 文章第⑥段插叙父亲背着爷爷去看病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5. (5) 以文章第⑫段为例,分析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
三、<b>作文</b>
  • 13.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自拟题目作文。不少于600字。

    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路旁那一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

    请以“走过那一个拐角”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