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人教版 /必修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2 弹力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2节弹力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8-03-23 浏览次数:164 类型:同步测试
一、<b >选择题</b>
  • 1. (2017高一上·温州期末) 下列两个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 . 极限法 B . 放大法 C . 控制变量法 D . 等效替代法
  • 2. (2017高一下·陆川期中) 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

    A . 书的形变 B . 桌面的形变 C . 书和桌面的形变 D . 书受到的吸引力
  • 3. 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B . 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C . 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D . 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 4. (2016高一上·赣州期中)

    如图,球A放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正确的(   )

    A . 球A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 . 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 C . 球A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 D . 球A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
  • 5. 在下图中,a、b表面均光滑,天花板和地面均水平,a、b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
    A . B . C . D .
  • 6. (2016高一上·贵阳期中) 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 .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A . B . C . D .
二、<b >多项选择题</b>
  • 7. 有关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 . 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 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D .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 8. 如图甲所示,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电脑相连,当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压力)时,在电脑上得到了弹簧形变量与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的关系图象(如图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B . 在弹性范围内,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对应的弹力增加量成正比 C .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200 N/m D . 该弹簧受到反向压力时,劲度系数不变
三、<b >实验题</b>
  • 9. 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

    1. (1) 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x0=cm,劲度系数k=N/m。

    2. (2) 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x=cm。

四、<b >填空题</b>
  • 10. 为了探究弹簧弹力F和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某同学选了A、B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能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的原因是,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填“A”或“B”)。

五、<b >计算题</b>
  • 11. 某课外活动小组对一劲度系数未知的弹簧进行研究,实验发现:在弹性限度内,若在此弹簧下端挂一重20 N的物体,静止时弹簧长度为14 cm,若在弹簧上端压一重10 N的物体,静止时弹簧长度为8 cm,试求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和弹簧的原长x0
六、<b >解答题</b>
  • 12. 如图所示,原长分别为L1和L2、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在天花板上,两弹簧之间有一质量为m1的物体,最下端挂着质量为m2的另一物体,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1. (1) 这时两个弹簧的总长度为多大?
    2. (2) 若用一个质量为M的平板把下面的物体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直到两个弹簧的总长度等于两弹簧的原长之和,求这时平板受到上面物体m2的压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