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2 第3章 第1节...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34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有关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 B . 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C . 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 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
  • 2. 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

    A . B . C . D .
  • 3. 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B . 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 . 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可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 . 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4.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
    A . 要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 B . 要分离DNA和RNA C . 要得到噬菌体和肺炎双球菌 D . 要分离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 5. 某研究人员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适宜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沉淀物和上清液都有明显的放射性。则出现上述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B .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C . 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D . 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 6. 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让其去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
    A .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 B .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C .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 .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35S
  • 7.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理论上,b和c中不应具有放射性 B . 实验中b含少量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 C . 实验中c含有放射性与④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 D . 实验结果,ad中有少量的放射性,bc中有大量的放射性
  • 8.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可获得标记的噬菌体 B . 搅拌能使大肠杆菌破裂,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C . 35S标记的一组实验,部分子代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5S D . 32P标记的一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中
  • 9.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 (  )
    A . 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 B . 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 C . 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 D . 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
  • 10.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能获得分别被35S、32P标记的噬菌体的是(  )
    A . 甲组:含35S的培养基→接种噬菌体→培养→分离得到被35S标记了蛋白质外壳的噬菌体乙组:含32P的培养基→接种噬菌体→培养→分离得到被32P标记了核酸的噬菌体 B . 甲组: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接种噬菌体→培养→分离得到被35S标记了蛋白质外壳的噬菌体乙组: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接种噬菌体→培养→分离得到被32P标记了核酸的噬菌体 C . 35S、32P的培养基→接种噬菌体→培养→分离得到被35S标记了蛋白质外壳、被32P标记了核酸的噬菌体 D . 35S、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接种噬菌体→培养→分离得到被35S标记了蛋白质外壳、被32P标记了核酸的噬菌体
  • 11. 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该实验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②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

    ③搅拌离心

    ④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

    ⑤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

    A . ①②④③⑤ B . ②①③④⑤ C . ②①④③⑤ D . ②①④⑤③
  • 12. (2017高二下·绍兴期中)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

    A .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 . 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C . 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D .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二、解答题
  • 13. 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 (1)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具体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
    2. (2) 若要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再用噬菌体去感染
    3. (3) 上述实验中,(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
    4. (4) 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预期的实验结果是。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某同学尝试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将搅拌这一步改为超声震荡,其余条件相同。改进后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但与未改进前结果相比,上清液中 32P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比例有所增大,可能原因是
    5. (5) 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其遗传情况(填“是”或“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6. (6)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 14.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做了如下标记,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实验前的情况见下表:


    噬菌体

    细菌

    核苷酸

    标记32P

    31P

    氨基酸

    32S

    标记35S

    1. (1) 噬菌体侵染细菌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试管中分为上清液和沉淀物,标记32P主要分布于。这说明进入细菌内部的是
    2. (2)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含有表格中的元素,这是因为
    3. (3) 此实验证明了
  • 15.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1. (1)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 . ①②④③ B . ④②①③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①③④
    2. (2) 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3. (3) 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     
      A . 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 . 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 . 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 . 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 (4) 图乙中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是用来培养。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离心,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中;若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离心,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