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18-03-07 浏览次数:2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考古发掘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秦帝国的刑法不下20种,“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以刑杀为威”。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朝末年,帝国政府在七十万刑徒中遴选数十万人为基本构成,再加上官府奴隶的子弟,组建了一支精锐大军,这数十万刑徒军的战力非凡,以至于被项羽集团视为纯正的秦军。材料反映了(  )
    A . 秦帝国法律残酷、暴虐,加剧了阶级矛盾 B . 秦帝国法律细密,既管得宽又管得严 C . 秦帝国是犯罪成本极高而立功效益极大的社会 D . 秦法使秦国持续奋发并稳定强大
  • 2.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茶叶生产在唐代获得迅速发展。翻检《全唐诗》可知道,唐诗所涉茶产地6道、27州,其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浮梁位于今江西东北)对以上材料的推测可以得知(  )

    ①唐代茶产地集中于南方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相对安定

    ②唐代茶叶的兴起反映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

    ③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④唐茶叶经济的兴起促进了唐代运输业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3.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富民”阶层,是中唐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由此可知(  )
    A . 儒家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富民阶层的发展 B . 新经济因素产生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崛起 C . 科举选官制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发展 D . 富民阶层的发展推动传统抑商政策改变
  • 4. (2018高二下·六安开学考) 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据材料可知(  )
    A . 学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B . 学者提倡君主应以文学救世 C . 学者主张“心性空谈” D . 学者主张从根本推翻宗法专制制度
  • 5.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1905年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指出;“中国史书之叙事,详于君臣而略于人民,详于事迹而略于典制,详于后代而略于古代。今所编各课,其用意则与旧史稍殊,其注意之处约有数端,如历代政体之异同、种族分合之始末、制度改革之大纲,社会进化之阶级、学术进退之大势。”材料所反映该教科书的意义是(  )
    A . 采用新旧史学结合的方法重新诠释中国历史 B . 显示出“增其新而变其旧” C . 内容涉及广泛,彰显传统史学的价值 D . 注重文明史,标示了它的文化意义
  • 6.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伦敦《泰晤士报》社论:“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级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这足以称之为中国的‘光荣革命'”。对该社论的正确理解是(  )
    A . 辛亥革命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 . 辛亥革命体现了妥协的智慧 C . 辛亥革命的意义影响深远 D . 辛亥革命和英国光荣革命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 7.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1928年6月,国民政府将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将旧京兆区各县并入河北省,改北平为北京。这主要是为了(  )
    A . 清除北洋军阀残余势力 B . 淡化北京传统政治中心地位 C . 遏制日本对华北的侵略 D . 巩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地位
  • 8.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经毛泽东批准,在周恩来主持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先后引进了84个项目,使用外汇2.7亿美元,填补了一些行业技术设备方面的空白。”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 . 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B . 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C . 中西关系开始改善 D . 打破了西方的孤立封锁
  • 9.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有法学家认为:“对于罗马社会,至少是对于罗马政治制度和国家管理来说,罗马法其实是一种完全异质的法律,是一种非社会本质的法律。”其中“异质”、“非社会本质”是指(  )
    A . 罗马法是平民斗争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平民的利益 B . 罗马法既是对商品经济社会的规范,也反映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C . 罗马法既是罗马人的法律,也是全人类的法律 D . 罗马法的法律制度和国家管理的遗产,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 10.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的飞梭将织布所需的劳动减少了一半,所以纺织厂主们很快就采用了他的发明。凯伊在纺织工人们的唾骂声中逃往法国,最后穷困潦倒,客死他乡。凯伊落得如此结局的原因是(  )
    A . 工人们已习惯用手摇纺织机织布 B . 凯伊的创新发明在英国受阻 C . 纺织厂主与工人在利益方面发生冲突 D . 凯伊的创新发明大大减少了人力需求
  • 11.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下表是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大牲畜存栏头数变化表

    时间

    马(万头)

    牛(万头)

    羊(万头)

    猪(万头)

    1928年至

    3210

    6010

    10700

    2200

    1932年间

    1730

    3350

    3730

    990

    从表中可知苏联(  )

    A . 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宰杀牲畜 B . 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 C . 经济顶层设计存在缺陷 D . 忽视规律、粗暴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 12.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60年代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的否决,直到1973年最终加入,但随后的1975年和2016年英国举行两次脱欧公投并最终选择了脱离欧盟。材料反映了(  )
    A . 英国在欧洲一体化中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 B . 英法矛盾是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 . 英国霸权主义思想使其难以融入欧洲一体化 D . 国家实力、文化传统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
二、材料分析题
  • 13.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材料一: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材料二:中国封建法律的集团本位不仅普遍存在于国家法律中,而且还广泛寓含在有别于国法的家族或宗族法中。……宗族法以维持既定的宗族秩序为直接目的,因而起到维持国家政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是封建国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国法一起构成了封建的法律体系。

        中国传统法律的本位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下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基础之一的家族制度随着清末变法修律而丧失了原先在国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只遗留下残余的影响。剩下的国家本位却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与战争动员的推动以及实际需要而更加强化了,以致在民国诸政府的法律中,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

    ——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哪些特点?到近代又有何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 14.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以全球视域去解读历史。

    材料:中国“近代早期”大约自1550年至1850年的三个世纪。受传统“西方中心论”的影响,社会停滞论一直是历史学界关于明清中国社会经济的主流看法,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明清中国与西欧之间差别并不如过去所想象的那么大。彭慕兰《大分流》指出:在18世纪,欧亚大陆上有一些各种各样的核心区,如中国的长江三角洲、日本的关东平原、西北欧的英国和尼德兰、印度次大陆的古吉拉特等,彼此的经济发展水平在1800年前后也比较接近。它们共同拥有某些重要的特征例如相对自由的市场、普遍的手工业、高度商业化的农业等),而在这些地区中,英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绝非具有普遍性,大多数地区的发展方向,即“一种近代的、城市的、商业的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依旧是建立在传统技术基础之上的。像长江三角洲这样的地区还是比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为工业革命所导致的近代经济成长做了更好的准备。

    ——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整理

    依据材料结合“近代早期”中外史的相关知识,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运用合理、逻辑清晰)

  • 15.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九一八事变后,西南与西北边疆的战略地位逐渐上升。中央也开始加强对边疆地区教师的管理,并希冀形成“党化教育”,对边疆教育发展乃至边疆社会发展进行持续、稳定的干预与渗透。抗战后的教育复员将大部分优良师资带回内地,导致边疆师资匮乏加剧。南京政府在20世纪30-40年代,制定了针对边疆教师的优待政策与方法,并逐年加以改善。

        南京政府不仅提高边疆学校教职人员的薪金待遇,还实行年功加俸(薪),这在战前和1946都作了相应规定。教育部重视改善边疆教师生活条件,1941年11月后相继颁布措施,提供住房、煤水等生活必需补助;解决眷属和子女的生活及学习问题,提供探亲费用等。1940年政府颁布措施补助边疆教师赴内地考察与进修,1946年还规定,鉴定合格教师每满五年可休假进修半年,原薪报请核发,20世纪40年代西南和西北各边省的各级各类边疆学校和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如新疆1944年国民学校、幼稚园数量、学生和教师人数也大为增长。

    ——燕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师优待政策探析》整理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师优待政策出台的背景,概括这些政策具有哪些特点?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师优待政策给予评价。
  • 16.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规定: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即“全体一致”原则;会员国尊重并保持所有各会员国之领土完整及现有之政治独立: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联盟应采取适当措施以保持和平;会员国如违背盟约而从事战争,其他会员国有权对其进行经济、军事及政治制裁。但国联盟约也存在着严重漏洞,并未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材料二:二战后成立联合国,其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各会员国须废弃战争,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即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对于威胁、破坏和平及侵略行为之应付方法,安理会可对当事国实行制裁,如和平手段不足以恢复和平,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在具体实践集体安全原则方面,据联合国成立50周年时的统计,促使172场地区冲突得以和平解决,80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得以避免。从1948年6月到2015年5月,联合国共实施了71次维和行动。

    ——徐蓝《世界大战、集体安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请回答:

    1. (1) 在构建集体安全机制方面联合国继承并发展了国际联盟的若干原则,请依据材料进行分析。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联合国集体安全原则的实践所产生的影响。
  • 17. (2018高三上·清远期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清朝名臣松筠(1752-1835年),史载他一生“施惠贫民,名满海内,要以治边功最多”。松筠调任伊犁将军时,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木叛乱已经四五十年了,但南疆的旧势力及其管理方式依然存在。他认为有必要在国家大法的指导下,制定一些地方性、民族性法规。针对当地现状,拟定了《回疆事宜规条十则》,旨在管控各族官员的行为和权限,确保“丝路”回疆段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材料二:在“丝路”新疆段的管理上,松筠除了摸清周边各族、各国的情况.还重点加强军事防卫,派驻军队,设置军台、营塘(卡伦)和驿站,派兵把守、管理或接待。松筠在新疆期间,采取措施,确保“丝路”中外“贸易时通”。域外各族、各国来华商人,都能按规定通关入境,台站、卡伦“其禁在于私越”,“几(通稽)查森严”,但对正常的商贸活动并不阻拦。松筠在任期间,积极组织货源,促进官方贸易,疏导和保护民间合法交易,使当地的”丝绸之路”贸易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杨发鹏、李清凌《松筠在“丝路”新疆段管理的创造性成就》

    请回答:

    1. (1)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概括松筠对新疆的治理有何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松筠对新疆的管理带来了什么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