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五 /第二单元 /6 *逍遥游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6课逍遥游同步练...

更新时间:2018-03-16 浏览次数:14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舟(jiè)   学(jiū)     朔(huì) B . (jí)    堂(āo)      翔(áo) C . (zǔ)    北(mínɡ)    迁(xǐ) D . (xié)   苍(mǎnɡ)    适(xí)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其翼垂天之云             ②君既见录,不久望君来 B . 以六月息者也             ②彭泽家百里 C . ①然后图南,且南冥也       ②舟行临汝 D . ①小知不大知               ②农人告余以春
  • 3. 下列句子中,与“去以六月息者也”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五百岁为春 B . 以八千岁为春 C .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D . 农人告余以春及
  • 4.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 . 千里逢迎 , 高朋满座 C . 征夫以前路 D .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 5. 下列对《逍遥游》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篇首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B . 文章以譬喻的手法,以水浅不能承大舟,风九万里之厚才能负大翼,解说大鹏高飞九万里的缘故,说理完全寓于形象之中。 C . 与鲲、鹏的“大”相对应,作者举出了野马、尘埃、蜩和学鸠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D . 作者批判了一些目光短浅的庸人,认为世人都称赞的宋荣子的修养还不够,而赞扬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列子。
  •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B . 庄周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逍遥游》是最具代表性的。庄子所向往的逍遥游,是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 C . 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说《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D . 庄周思想也含有辩证法因素。毛泽东曾指出:“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 7. 宋荣子为什么“犹然笑”那四种人?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B . 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C . 他们确有相当才智、善行、德行、能力,但他们和斥一样自视很高,所见甚小。 D . 他们不值得夸耀而自我夸耀。
  • 8. 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御寇?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了说明宋、列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所推崇的绝对精神自由的人。 B . 反衬“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 C . 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需御风。他们均有所待。 D . 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所追求的无所待、无所限,绝对精神自由的理想的境界。
二、文言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譁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此辟儒之患。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义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其所长也。及譥者为之,则苟钩 析乱而已。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涂 , 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选自《汉书·艺文志》,有删改)

    1. (1)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以《五经》乖析,儒学寖衰          寖衰:逐渐衰微 B . 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薄厚:刻薄亲厚的人 C . 天下同归而殊涂 , 一致而百虑          殊涂:途径不一样 D . 各推所长,穷知究虑                  穷知:完全知道
    2. (2)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B . 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C . 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D . 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圣久远/道术缺废无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犹瘉于野乎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诸子百家中,儒家能帮助国君,顺应自然宣明教化,在各派中地位最为崇高。 B . 法家的长处在于奖赏有信用,处罚必施行,而舍去仁爱,专用刑法,则是刻薄之人对其的扭曲。 C . 孔子认为,使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独当一面、应对进退的能力,接受任命就不能推辞。 D . 圣明的君主如果能修明六艺的学说,对诸子百家学说取长补短,就可以通达治国之术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②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 , 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1. (1)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不材:不成材 B . 于故人之家                         舍:寄宿 C . 明日 , 弟子问于庄子曰                 明日:第二天 D . 弟子之                             志:志向
    2.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B .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C .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D .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3.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而雁不能鸣却被杀,庄子看来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免于累。 B . 山木和雁的命运,给人的启示就是:人生于世,凶险太多,有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判断出怎么做才能避免危险。 C . 庄子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彻底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D . 人类与万物又有所不同,比如说贤能就可能受到谋算,无能又会受到欺侮,所以说不可“得而必”。
    4.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②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