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七年级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

更新时间:2018-04-11 浏览次数:301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感觉形成的部位是(   )
    A . 感觉器官 B . 皮肤 C . 神经 D . 大脑
  •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B . 汽车上装消声器,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 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 3. 下列有关现象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 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 . 将闹钟放在密闭钟罩内,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 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 . 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 4. 2012年5月21日早晨,台州地区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图所示)。此时,小明同学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


    A . ”形 B . ”形 C . “○”形 D . “△”形
  • 5. 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 .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C . “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 .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 6.

    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河水看起来变浅 C . 海市蜃楼 D . 水中荷花的倒影
  • 7.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士兵身上的军装呈现绿色,是因为军装反射绿光 B . 士兵帽子上的军徽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C . 整个队伍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D . 士兵强劲有力的嘹亮口号,是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内的
  • 8. 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

    A . 变浅的虚像 B . 变浅的实像 C . 变深的虚像 D . 变深的实像
  • 9. 如图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 .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 .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米 D .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10. 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 .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 . 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 .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 .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11. 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可以判断(   )

    A . 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B . 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C . 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 D . b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人说话和唱歌时的发声是靠自己声带的振动 B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 太空中没有空气,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时,无法直接对话 D . 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是因为蜜蜂飞行时翅膀在振动,而蝴蝶飞行时翅膀不振动
  • 13. 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噪声一定会对人产生伤害 B . 在家中,音响播放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C . 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D . 从环保角度来看,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
  • 14. 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做出反应。如图是几种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受到地震的动物是(   )

    A . B . C . 蝙蝠 D . 海豚 
  • 15. 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

    A .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 .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C . 二维码是光源 D .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 16. 下列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 ②① B . ③①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在一个透明玻璃罩内放一张会闪光的音乐贺卡,在贺卡闪光、播放音乐时,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此时(   )
    A . 看不到闪光,也听不到音乐 B . 看不到闪光,但能听到音乐 C . 能看到闪光,但听不到音乐 D . 能看到闪光,也能听到音乐
  • 18. 如图所示,C为蓝色玻璃,D为白屏,一束太阳光从三棱镜的一边入射,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出射光线再经过C射到D上。则射到D上的光的颜色是(   )

    A . 红色 B . 白色 C . 黄色 D . 蓝色
  • 19. 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池底某点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20. 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下列关于本次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 . 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 . 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
  • 21. 据文献记载,至今世界上已经发现了62例先天性无痛症患者,他们由于天生无痛觉,幼年时往往在进食时自己将舌头咬破,行走时将关节扭伤而不知晓。因此,他们必须学会如何防止烫伤、碰撞,这种患者容易死于内脏炎症或体表大面积感染。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痛觉对人具有作用。
  • 22. 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填“快”或“慢”);真空中的光速为 
  • 23. 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 24. 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种现象叫;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

  • 25. 小亮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 (1) 图中反射角是度。
    2. (2) 将纸板B向后折转一定角度,在B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3. (3) 让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填“变大”或“变小”)。
  • 26. 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士”,这是因为留在车身上的水滴相当于镜,使太阳光在车身局部形成高温,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爱车小贴士

    烈日下洗车须及时擦干,否则会导致车漆失去光泽。

  • 27. 李科同学站在平面镜前5米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5米,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米处,如图所示,这时她(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若李科靠近镜子,则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8. 如图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 (1) 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米间的通话,这表明
    2. (2) 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 (3) 如果在用土电话时,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 (4) 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
  • 29. 在民俗街上,小明对一个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上的微雕作品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 (1) 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像,小明应利用图甲所示透镜中的(填字母)进行观察。

    2. (2) 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测出透镜的焦距为5厘米。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小明看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      (填字母)。
      A . 小于5厘米 B . 大于5厘米且小于10厘米 C . 等于10厘米 D . 大于10厘米
  • 30.                                               
    1. (1) 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填字母)法。
      A . 推理 B . 类比 C . 控制变量 D . 转化
    2. (2)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3. (3) 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4. (4) 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弹起,乙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

  • 31. 如图是人耳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人体的听觉感受器位于(填序号,下同),感冒后病菌可以沿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2. (2) 同学打闹请勿用手掌扇耳光,以防压缩空气冲击,导致它破裂。
  • 32. 《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三、作图题
  • 33. 在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使光线按原来的方向返回。反光镜结构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光线AB入射到其中一平面镜时,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 34. 如图所示,物体AB上的B点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在B′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四、 实验探究题
  • 35.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20厘米,如图所示:

    1. (1) 小明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2. (2) 在图示中,只需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个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写出一种即可)。
    3. (3) 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放了一副眼镜,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当光屏远离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又可得一清晰的像,则这副眼镜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 36. 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甲,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 (1) 小明的推测是
    2. (2) 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 (3) 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 37.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 (1) 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 、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 、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 、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 (2) 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
    3. (3) 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图乙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分别与原放置玻璃板处交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