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18 鱼我所欲也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更新时间:2018-03-19 浏览次数:34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列句子翻译有错的一项是(    )

    A .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B . 虽杀臣,不能绝也。翻译:虽然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C . 乡为身死而不受。翻译: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污辱性的)施舍。 D .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翻译: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欢乐。
  • 2. “之”字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 . 人皆有 B . 则生 C . 蹴尔而与 D . 今为妻妾之奉为
  • 3. 下面对文章《鱼我所欲也》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 . 第一段用“舍鱼而取熊掌者”的生活常理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 . 第二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 .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 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 . 《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 .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 5.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吾妻之(认为……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B . 乃丹(写)帛曰“陈胜王”。(司马迁《陈涉世家》) C . 所识穷乏者(得到)我与?(孟子《鱼我所欲也》) D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常常)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6. 《鱼我所欲也》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

  • 7. 解释词语的意思: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辟:

二、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1) 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 故患有所不辟也。 C .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 (2)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万于我何加焉!

      ③贤者能勿

      ④此之谓失其

    3. (3) 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 舍鱼取熊掌者也 B . 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C . 乡为身死不受 D . 呼尔与之
    4. (4)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 (5) 简答。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6. (6) 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

  • 9.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1) 解释划线的词:

      ①一          ②一

      尔而与之   ④乞人不

    2. (2) 下列各句中的“已”与“是亦不可以已乎”中的“已”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子墨子曰:“然,胡不乎?” B . 吾既言之王矣 C . 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D .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失期
    3. (3) 文中“万钟”照应

    4. (4) 上述文字论证的中心是,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5. (5) 用“/”把原文分成二层,并概括层意。

    6. (6) 将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