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
①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
②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甲所示,此时液面示数为mL;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
b.向(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g.
④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 .
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较(填“偏大”或“偏小”).
A.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1;
B.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玻璃杯中;
C.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
D.将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E.计算牛奶的密度ρ.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①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小明得出: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的改变,忽视了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A.测出物块所受重力G
B.测出空桶所受重力G1
C.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D.把挂在测力计下的物块浸没在水中,用小桶接着溢出的水,读出测力计示数F
E.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G2
F.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错误:
改正:
①石块所受的浮力:F浮=;
②
③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关系,如果关系式成立,即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如图所示,小亮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以下实例中应用该结论的有(选填字母)。
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C.汽车限重 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
首先,他们经过讨论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l: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小刚所在组的同学选用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h/cm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F/N | 6.75 | 6.25 | 5.75 | 5.25 | 4.75 | 4.25 | 4.25 |
实验次数 | 物体重力/N | 提升高度/m | 拉力/N | 绳端移动的距离/m | 机械效率η |
1 | 3 | 0.1 | 2.0 | 0.3 | 50% |
2 | 6 | 0.1 | ① | 0.3 | ② |
实验次数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1 | 1 | 15 | 1.5 | 10 |
实验次数 | 斜面的 倾斜程度 | 物体重 G/N | 物体上升高度h/m | 沿斜面拉力 F/N | 物体移动距离S/m | 有用功 W有/J | 总功 W总/J | 机械效率η |
1 | 较缓 | 5.0 | 0.10 | 1.6 | 0.50 | 0.50 | 0.80 | 63% |
2 | 较陡 | 5.0 | 0.15 | 2.2 | 0.50 | 0.75 | 1.10 | 68% |
3 | 最陡 | 5.0 | 0.25 | 3.1 | 0.50 | 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