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以后几年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请回答:
根据材料,指出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关注的重点有何变化?这一变化为五四运动前中国的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思想准备?请任选一事件概述其主导思想。
1840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魏源《海国图志》刊行
1861年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 京师同文馆创办
1888年 北洋海军正式建成
1894年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百日维新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材料一: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riben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riben……十年而霸图定矣。”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材料二: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后来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材料三: 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