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质量检测(3月)试卷

更新时间:2019-04-28 浏览次数:294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3高一上·叙州月考) 春秋时期,晋国小宗曲沃伯经过长期战争推翻了晋国大宗翼侯,被周天子策命为晋侯,“曲沃代翼”最终完成。这表明(  )
    A . 争霸战争的成败改变血缘亲疏 B . 策命晋侯凸显君主的集权统治 C . 血缘纽带对政治的束缚被冲破 D . 宗法分封的原则遭到完全破坏
  • 2.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表4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晋义熙六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表4:

    记述

    出处

    “未几,裕(刘裕)师围城……超(慕容超)与左右数十骑出亡,为裕军所执……送建康市斩之。”

    《晋书·慕容超传》

    “六年二月丁亥,屠广固。超逾城走,征虏贼曹乔胥获之……送超京师,斩于建康市。”

    《宋书·武帝本纪》

    “丁亥,刘裕悉众攻城……超与左右数十骑逾城突围出走,追获之……送超诣建康,斩之。”

    《资治通鉴·晋纪》

    “六年二月丁亥,屠广固。超逾城走,追获之,斩于建康市。”

    《南史·宋本纪》

    A . 刘裕凭此战胜利收复广固 B . 慕容超轻敌导致广固失守 C . 刘裕与慕容超大战于建康 D . 慕容超战败后被斩于建康
  • 3.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宋代,晋江县建桥43座。安平桥使漳州商品径直运入蕃舶下碇津埠;东洋桥沟通围头湾东侧沿岸;龙津桥、长溪桥便利了洛阳江物资的调运。其它桥梁均对南关港、石井港、泉州湾三大口岸呈辐射格局。这反映了当时(  )
    A . 地理位置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B .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C . 交通设施影响贸易发展状况 D . 桥梁建造技术取得实质进展
  • 4.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明代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明显体现出尚节义、尊礼教的倾向,这在《三国演义》、《水浒传》中有非常明确的表现。这反映了当时(  )
    A . 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B . 文学创作折射社会思潮 C .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 . 英雄主义成为时代潮流
  • 5.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1842年9月,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两江总督牛鉴联名向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发出照会。照会第8条规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这说明当时(  )
    A . 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 . 涉外司法诉讼以商贸纠纷为主 C . 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 D . 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 6.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下图是1907年的一幅漫画《舆论》。该漫画表明(  )

    A . 革命派讽刺清廷颠倒舆论 B . 立宪派全力支持清廷改革 C . 清末报刊出版业愈加发达 D . “皇族内阁”的专制本质
  • 7.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1935年清明节前夕,国民政府规定每年由国府中央派员前往祭扫黄帝陵等圣贤陵墓,其中1937年、1938年、1939年为国共两党合祭黄帝陵。国民政府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 . 凝聚民族精神抗击外来侵略 B . 继承历史传统标榜政权合法 C . 借助传统习俗化解国内危机 D . 倡导个人崇拜树立统治权威
  • 8.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1958年,国务院的一份文件规定,凡是在一年内达到或超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提出的粮棉生产指标,或者在一年内基本消除水灾和旱灾的县(市),都可以派代表参加年底在北京召开的代表会议。据此可知,该规定(  )
    A . 纠正了“左”倾错误 B . 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C . 落实了“八大”精神 D . 助长了“浮夸”作风
  • 9.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罗马法先后出现了法定诉讼、程式诉讼、非常诉讼三种诉讼程序,反映了诉讼制度从自力救济到公力救济、从严格的形式主义到注重实事求是、从复杂的审理方式到简明的审理方式的发展过程。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 . 扭转了欧洲历史的发展方向 B . 体现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诉求 C . 开启了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 D .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 10.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在宗教问题上,怀疑远不是不敬神的行为,而应当被看做好事情。因为怀疑是由于一个人谦卑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且是由于害怕误用理性以得罪上帝而产生的。”这表明,狄德罗(  )
    A . 提倡自然科学研究 B . 刻意表现个人情感 C . 坚持理性主义精神 D . 彻底否定神学理论
  • 11.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1911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规定每一届议会期限从过去的7年缩短为5年。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 . 议员权力逐渐弱化 B . 议会与选民间距离缩小 C . 议会制度开始形成 D . 政党之间斗争日趋缓和
  • 12.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1929年11月初,斯大林宣称农村发生了“根本转变”,农民已经“整村、整乡、整区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农庄了”,集体农庄是农村社会主义发展的“康庄大道”。这一表述(  )
    A . 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B .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C . 说明斯大林模式确立 D .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二、材料分析题
  • 13.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盛唐时期,刘知几的《史通》标志着中国史学进入到一个更高的自觉阶段。他认为,官修史书致使个人的史学思想及见解不能充分发挥,因为史馆著作取禀宰相监修的意旨,取材不合当时的要求,或为时所忌讳的,都要删去;主张写史应当“直书”,反对歪曲史实,做一个正直的史家应该有“宁为兰摧玉折,不作瓦砾长存”的气概;在总结前代史学的基础上,指出只有具备才、学、识“三长”的人,方可成为“史才”。“才”,是指掌握文献的能力、运用体裁体例的能力和文字表述的能力。“学”,是指各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文献知识,也包括社会知识以至自然知识。“识”,是指史家的器局和胆识。

    材料二: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史学》,认为史学是“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他呼吁“史界革命”,认为“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并指出造成旧史陈腐落后的根源,正在于完全违背国民意识和进化观念。“盖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致使旧史简直成为二十四姓之家谱,是墓志铭、相斫书、蜡人院的偶像。这些批评虽属过当,却打中要害。他的理论与正在酝酿的革命潮流相合拍,宣告了新史学时代的到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史学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和梁启超的史学观念。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史学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 14.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开始用西法练兵,但军装未曾改易,且军服颜色醒目,款式宽松。1898年,袁世凯建议对官兵的服制作出规范化要求。1905年,新军服以军衔制取代旧的官阶制,但是军衔标识的纹样依然保留了传统元素。1912年,袁世凯谕陆军总长“再定军服”,明确指出要“详考西法”。袁世凯死后,军服改革陷入混乱。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军服才逐渐统一。1936年正式颁行的《陆军服制条例》对陆军服制的颜色、制式、章式等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变革后的军常服多选择土黄、茶青、灰色与草黄色等自然色。军服结构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便于运动,更加舒适美观。军衔制及其相应的标识进一步完善,使将士等级更易辨别,更加有利于作战指挥。但是,大多数军人没有先进的理想和信仰作为引导,导致这场变革未能全面、彻底、健康发展。

    ——摘编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军服图志》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至民国时期军服变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至民国时期军服变革的影响。
  • 15.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7年12月22日,苏俄和德国的和平谈判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正式举行。苏俄建议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民主和约,而德国代表团长屈尔曼却提出了掠夺性条件,要求占有被德军占领的大片俄国西部领土。1918年2月9日,德方宣称他们的条件是绝对必须接受的。第二天,苏俄代表团长托洛茨基发表声明,拒绝在割地条约上签字,同时宣布结束对德奥的战争,并准备复员俄国军队。德国遂中止谈判,并于2月18日向苏俄发动进攻。几天之内,德军占领了大片领土,逼近首都彼得格勒。2月23日,列宁提出立即签订和约,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列宁的建议。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奥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和约使苏俄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列斯特和约出台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列斯特和约的积极影响。
  • 16.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教化思潮在宋代备受士大夫推崇,他们按照儒家的教化方式,把国家的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灌输到民众日常生活中。

        北宋名儒贤臣蔡襄在知福州、知泉州时,积极提倡兴立儒学,亲自过问教学内容,并荐举儒士周希孟、刘柯述等人充任福州州学教授。他主张“约古制而立今礼”,使“上下有节,车服有序,礼让兴行”,认为这是“远罪省罚”的一种途径。同时,他组织大修水利,为推行教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福建转运使任内,恢复莆田五塘水利尤为突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肃清地方泛滥的鬼神信仰、清除地方杂祠淫祀。至于巫术主病,蛊毒害人之类,亦痛加断绝,然后择民之聪秀者,教以医药,使为民治病。他所推行的教化实践,对当地今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康武刚《论蔡襄的教化思想与实践》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襄教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蔡襄对教化实践的贡献。
  • 17. (2018高三下·莆田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全球“整体化”或者“一体化”较为准确地勾画了世界历史大潮的一般流向。世界历史进程还有一个由整体到分散的碎裂化过程。如果把世界历史纳入全球整体的宏观视野,我们就会看到,人类历史是在两种力量或运动的冲突和协调的动态平衡中向前发展的。他们之间互相制约平衡、交错互动,使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呈现出动态性、曲折性、周期性和阶段性。

    ——摘编自王玮《世界历史进程的悖论:整合与碎裂》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