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2018年中考科学全预测试卷(4)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66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8·浙江模拟) 下列结构层次的排列正确的是(   )
    A . 天体系统层次由低到高: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 . 植物体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个体 C . 食物进入人体消化道的顺序:口腔→咽→喉→胃→大肠→小肠→肛门 D . 遗传物质结构层次由大到小:染色体→DNA→基因
  • 2. (2018·浙江模拟) 下列物质的用途所涉及的性质与其它三者不同的是(   )
    A . 用氮气作食品保鲜 B .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 . 用氢氧化钠处理石油产品中的剩余硫酸 D . 用白醋在鸡蛋壳上写字
  • 3. (2018·浙江模拟) 下列与图相应的叙述或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同名磁极(N)的磁感线 B . 乙:撬起石块1时作用在杠杆上最省力的示意图 C . 丙:电压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D . 丁:S1接b、S2断开时,两电阻丝并联
  • 4. (2018·浙江模拟) 生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的后殖多种多样。下列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①葡萄用枝条“扦插”成活           ②不孕不育夫妇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怀孕

    ③利用“杂交”技术进行杂交育种     ④多莉绵羊通过“克隆”技术产生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5. (2018·浙江模拟) C、H2、CO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①C→CO2;②H2→H2O;③CO→C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上述转化均说明三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B . 三种物质都跟氧气发生反应才能实现以上转化 C .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D . 若三种物质都用来冶炼金属,则以上转化中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
  • 6. (2018·浙江模拟) 小苛同学对教室里发生的事件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
    A . 晚自修时教室内的日光灯变暗了,原因是灯的额定功率变小了 B . 冬天教室内的玻璃窗上出现“雾汽”,原因是室内水蒸汽发生汽化 C . 上课时黑板上出现了“反光”,原因是光在黑板相应位置发生了漫反射 D . 为预防流感在教室内熏醋,教室内充满醋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7. (2018·浙江模拟) 科学研究往往因条件限制而无法直接实验和测量,故需进行模拟实验。下列实验中,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

    A . 甲:用酒精和水混合来研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实验 B . 乙:用篮球和铅笔移动来研究地球是球体的实验 C . 丙:研究支持化学进化假说来解释生命起源的米勒实验 D . 丁:研究人体呼吸运动时胸腔状态和隔肌运动等特点的实验
  • 8. (2018·浙江模拟) 如图为小鱼在水中“吹气泡”。下列关于“上升过程中的气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体积变大,质量变大 B . 质量不变,密度增大 C . 受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D . 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
  • 9. (2018·浙江模拟) 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所示,则判断正确的是(  )

    A . 表中x的值为4.8 B . R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 . R一定含有氧元素
  • 10. (2018·浙江模拟) 图为学生做电学实验的电路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向左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A表示数变大,V2表示数变大 B . 向左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一定变小 C . 向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最右端时,电路电功率达到最大 D . 向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V1表和A表的示数之比始终不变
  • 11. (2018·浙江模拟) 图为表示生态系统中含碳物质的部分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生物,①~③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①为呼吸作用,②为光合作用,③为分解作用 B . 甲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起分解有机物为无机物的作用 C . 图中存在的食物链为甲→乙→丙→丁 D . 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乙所固定的太阳光能
  • 12. (2022九上·江北月考) 学会分类、比较是学好科学的方法之一。下列有关分类及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①光的反射形成的影;②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像 B . 乙:①发生化学变化致瓶内气压减小;②发生物理变化放热致瓶内气体膨胀 C . 丙:①能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的定滑轮;②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的动滑轮 D . 丁:①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②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减少
  • 13. (2018·浙江模拟) 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来研究某种疫苗对于预防某种病毒感染的有效性。下图为该实验的某些关键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乙组小鼠在步骤c之前属易感人群,在步骤c之后且患病属传染源 B . 从传染病角度看,疫苗是病原体;从免疫学角度看,疫苗是抗原 C . 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给乙组小鼠注射疫苗的行为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 . 在研究过程中,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的步骤是b、c
  • 14. (2018·浙江模拟) 如图所示为甲、乙的Y与X之间的图像,下列选项中结论错误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18·浙江模拟) 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方案中,正确的是(   )
    A . K2CO3、NaCl、NaOH三种溶液,只用酸碱指示剂即可鉴别 B . MgCl2、NaOH、HCl、K2SO4四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C . (NH42CO3、Ca(OH)2、BaCl2、HCl四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D . Fe2O3、CuO、C、Fe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
二、填空题
  • 16. (2018·浙江模拟) 杀虫剂往往在初期灭虫效果较好,但后来灭虫效果逐渐下降。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害虫本身存在现象,对害虫进行了自然选择。
  • 17. (2018·浙江模拟) 小李同学早晨吃了一个面包后在第一节课后进行800米晨跑。晨跑后,他感到头晕乏力,双腿酸胀。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同学摄取面包内的淀粉至体内并转化为骨骼肌中的葡萄糖,该过程属于生物代谢活动中的作用。
    2. (2) 晨跑后人体感到头晕乏力、双腿酸胀的最可能原因是
  • 18. (2018·浙江模拟) 根据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并收集氧气,则选用的装置是(填字母)。
    2. (2) 实验室制取氢气过程中选择D收集气体,则气体通入的端口为
  • 19. (2018·浙江模拟) 如图所示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的O2和CO2含量的变化。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A代表肺动脉,则曲线b表示的是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
    2. (2) 若B表示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a可表示        (单选)。
      A . 只有废物、二氧化碳 B . 只有营养、氧气 C . 废物、营养、氧气 D . 废物、营养、二氧化碳
  • 20. (2018·浙江模拟) 如图甲为吹气球时常会发生没握住气球就喷气而跑的现象,乙图a、b为汽油机其中的两个冲程示意图。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甲图与乙图中(填字母)的能量转化是相同的。若汽油机(四冲程)工作时飞轮转速为60r/s,则每分钟气缸可完成次做功。


  • 21. (2022·杭州模拟) 如图为一种风速测定装置,其中风速表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R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T型管道的竖直管内装有可上下无摩擦自由移动的轻质活塞,活塞通过轻质细杆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相连。S闭合后,当风速增大时,活塞向(填“上”或“下”)移动;电压表的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2. (2018·浙江模拟) 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均匀实心金属圆柱体浸在液体中,研究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时,该同学先把圆柱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分别记下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

    液体密度ρ(×103Kg/m3

    1.2

    1.8

    2.0


    2.6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

    7.5

    4.5

    3.5

    1.5

    0.5

    1. (1) 分析表中数据,空格处应填写
    2. (2) 下列图中能反映表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与液体密度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 23. (2018·浙江模拟) 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1) 图中T→E→N→F→A途径进行体温调节对应的结构称为
    2. (2) 若A、B、C、D都表示热量,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则此时此人的(A+B)(C+D);后经用药,此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则在恢复过程中人的(A+B)(C+D)。(填“>”“<”或“=”)。
  • 24. (2018·浙江模拟) 已知某固体粉末是KOH、FeCl3、BaCl2、Na2CO3、K2SO4之一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探究小组同还查阅资料得知KCl、BaCl2溶液呈中性,BaSO4不溶于酸。经思考设计如下实验,请分析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原粉末中一定没有,可能含有
    2. (2) 写出沉淀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题
  • 25. (2018·浙江模拟) 小柯同学进行“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

    1. (1) 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F1 , 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 , 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 (2) 他将2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为h2 ,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填“>”、“=”或“<”)F1
    3. (3) 他将3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h2 , 则第3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前两次相比(填“最大”、“最小或“相等”)。
  • 26. (2018·浙江模拟) 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主要原因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某兴趣小组为此进行探究“影响衣服防晒效果的因素”实验。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组

    衣服材质

    衣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天蚕丝

    1

    12%

    2

    5%

    化纤

    1

    28%

    2

    14%

    纯棉T恤(白色)

    1

    7%

    纯棉T恤(黑色)

    1

    4%

    1. (1) 此实验中“衣服的防晒效果”是通过比较来进行的。
    2. (2) 比较实验一和三(或二和四)得到的结论是
    3. (3) 除以上实验外,衣服防晒效果还跟什么因素有关?(试写一个)
  • 27. (2018·浙江模拟) 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的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经过定性研究,已经确定该白色固体由NaHCO3和NaCl两种物质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为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分成甲、乙两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 (1) 甲组方案: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 , 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a.该方案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b.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2. (2) 乙组方案: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该方案测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用字母表示)。

  • 28. (2018·浙江模拟) 材料一: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材料二:1825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做了如下实验:他将一个能反映微小变化的电流表,通过导线与螺旋线圈串联成闭合电路,并将螺旋线圈和电流表分别放置在两个相连的房间,如图。他将一个条形磁铁插入螺旋线圈内,同时跑到另一个房间里,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材料三: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切割磁感线的时候,发现导体中产生电流,从而实现了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愿望。

    1. (1) 进行奥斯特实验时,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分别用图甲和乙两种方式放置一根导线。当导线通电时,小磁针会发生明显偏转的是(选填“甲”或“乙”)。
    2. (2) 在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之后,科拉顿、法拉第两位物理学家采用逆向思维,基于的假设,从而做了如上材料中的实验。
    3. (3) 在科拉顿的实验中,实际上已经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但他并未观察到,如何操作才能让他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 29. (2018·浙江模拟) 如图为科学兴趣小组运用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实验。

    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观察两个装置中着色液位置的变化,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结合该实验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0 0.5 1 1.5 2 2.5 3 3.5 4
    装置1中着色液向左移动的距离x(mm) 0 10 20 25 30 33 35 35 35
    装置2中着色液向右移动的距离y(mm) 0 0 0 2 6 12 15 20 30
    1. (1) 装置1中着色液会向左移动的原因是
    2. (2) 结合实验及数据,装置2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y表示
    3. (3) 酵母菌在1h~3h间所进行的呼吸类型及强度变化分别为
四、解答题
  • 30. (2018·浙江模拟) 柠檬汁可通过简单压榨柠檬获得,汁液中含有柠檬酸(C6H8O7),它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用棉花蘸取柠檬酸溶液,可清洗杯子内的茶渍。
    1. (1) 根据“柠檬酸溶液可清洗杯子内的茶渍”推测:茶渍呈性。
    2. (2) 柠檬汁液来自于细胞中的(细胞结构)。
    3. (3) 若将60g质量分数为30%的柠檬酸溶液稀释成10%的柠檬酸溶液,则配制过程中用的玻璃仪器有,需要加入ml水倒入原溶液中?
  • 31. (2018·浙江模拟) 如图为血液循环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A~B表示心腔,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甲、乙为器官,请回答:

    1. (1) 若甲、乙器官中有一个为肾脏,则表示肾脏,心肌壁最厚的心腔为
    2. (2) 若血液从暗红色变为鲜红色,则血液经过图中的循环路径是(用图中的字母、甲或乙和箭头表示)。
    3. (3) 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原尿形成于肾单位的中,然后经过作用形成尿液流入输尿管。
  • 32. (2018·浙江模拟) 如图所示为新型材料“气凝胶”,它作为世界最轻的固体,是一种多孔状、类似海绵结构的二氧化硅固体,孔状内有99.8%的空间,故隔热效果极好。这种材料密度仅约为3.6kg/m3。它看似脆弱不堪,其实非常坚固耐用,最高能承受1400℃的高温。若将其压缩至很小体积之后也能迅速复原。气凝胶对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它可以吸收量是本身质量的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上,都用到了气凝胶材料。

    1. (1) 从上述介绍中,请列举关于气凝胶两点优异的物理性质。
    2. (2) 若某海域发生10.8t的原油泄漏事故,理论上用厚度为2.5cm的气凝胶来吸收,则一次性吸收这些原油需要气凝胶多少m2?(取气凝胶的吸收量为本身质量的600倍)
    3. (3) 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制造(重1.58×103t),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只需“气凝胶”的质量为多少?(钢的密度为7.9×103kg/m3
  • 33. (2018·浙江模拟) 现有一辆某型号的四冲程载重汽车,它以72kw的功率在水平高速公路上行驶,在20min内匀速行驶36km,消耗燃汽油20L(假设燃油完全燃烧),已知汽油的密度为0.8×103kg/m3 , 热值为3.0×107J/kg,发动机的四冲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以上的四个冲程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工作顺序排列起来,其中除(填冲程名称)冲程外,其它冲程均靠飞轮惯性工作。
    2. (2) 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水平阻力是多少N?
    3. (3) 该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多少?
  • 34. (2018·浙江模拟) 某兴趣小组用15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还有其它难溶性杂质且不与稀硫酸反应),试分析回答:

    1. (1) 当稀硫酸质量为90g时,取出部分溶液加入碳酸钡粉末,则会产生的现象是
    2. (2) 稀硫酸质量在0~20g范围内,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未产生气体的原因
    3. (3) 求出P的值。
    4. (4) 当稀硫酸质量为7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 35. (2018·浙江模拟) 小林家里有一个电吹风,该电吹风的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电吹风工作时可以吹出热风,也可以吹出凉风。小林某次使用电吹风吹干头发时的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

    1. (1) 甲图中的电风扇是由电动机M驱动的,M的工作原理是
    2. (2) 电吹风在小林这次吹干头发的全过程中总共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 (3) 该电吹风的电热丝在工作时电阻值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4. (4) 该电吹风使用几年后,发现吹出来的热风温度不是很高,请解释其原因。
  • 36. (2018·浙江模拟) 氢气是具有很大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曾有人设想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作为开发氢能源的一种途径,根据这种方法测得的数据结果,评价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1. (1) 电解水9g水需要20min,装水容器两端电压为220V、通过的电流为2A。求电解这些水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 (2) 电解9g水所产生的氢气完全燃烧能释放多少热量?已知氢气的热值为2×108J/kg。
    3. (3)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评价,用电解水的方法开发氢能源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4. (4) 研究表明:大规模制取氢气较合适的方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目前正在研究中),利用太阳能分解水,该反应的化学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