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八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

更新时间:2018-03-29 浏览次数:43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17·杭州模拟) “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这里的“变革求新”是指(    )

    A . 禁烟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2. (2017·杭州模拟)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与“第一个思想解放潮流”、“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救亡图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维新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3. 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由此判断郑观应是(    )

    A . 洋务派的代表 B . 维新派的代表 C .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 D . 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 4. (2017八下·秀洲月考) 周恩来在江苏淮安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里他“三岁从訇教”“五岁入家塾”,1913年考入天津南开学校,1917年赴日本留学。周恩来为什么没成为举人、进士而成了留学生( )

    A . 青年时期他生活在国外,没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 B . 清政府不允许革命党人参加科举考试 C . 在他童年的时候,科举制度就被废除了 D . 清政府规定凡是出国人员一律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 5. 2017年5月5日,中国成功试飞C919国产大飞机,实现了民用飞机100多项关键技术的集群式突破,充分体现了中国制造的水平和中国“智造”的能力,为几代中国人“实业救国”梦想增光添彩。近代中国提出并努力践行“实业救国”口号的是(    )
    A . 严复 B . 魏源 C . 詹天佑 D . 张謇
  • 6. 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
    A .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7. (2022八上·丽水月考)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 . 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 . 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 .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8. 在2017年5月1 日举行的“湘江北去•中流击水--长沙历史文化陈列”开幕式上,有领导指出,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上,长沙担当着站位中心、引领潮流的历史使命,凝聚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下列各顶中,最能鲜明地揭示这种文化基因的是(    )
    A . 炎帝和蚩尤的传说 B . 四羊方尊 C . 马王堆汉墓 D . 谭嗣同成为“变法流血第一人”
  • 9. (2017九上·台州月考) 下列哪一项内容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    )
    A . 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 B . 设立农工商局和铁路矿产总局 C . 训练新式海陆军 D . 废除科举制
  • 10. (2016八下·温州期中) 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B . 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C . 科举考试作弊现象严重 D . 科举考试成为社会发展的极大阻碍
二、材料分析题
  • 11. 读一读,写一写。

    材料一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成立,初时以印刷业为主,承揽商业簿记、账本、广告印制,也承接教会圣经的印刷,纯系一家印刷作坊。

    材料二  1902年,张元济加入商务印书馆。彼时正值中国内忧外患之际,社会剧烈变动,思潮风雷激荡,求新图强益成主流。张元济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广罗人才,专事编译,至1931年已出版8000余种图书,商务印书馆真正步入出版业的殿堂。

    1. (1) 根据材料一、二,说说商务印书馆先后从事的业务有何不同。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 12. 读一读,议一议。

    材料一  维新变法之际,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说:“如果变法能让国家变得富强,你就去做吧。我不干涉。”

    材料二  维新人士被捕当天,慈禧太后怒斥光绪皇帝:“你怎么这么糊涂?!真是不肖啊!”

    1. (1) 由材料一、二可知,慈禧太后对待变法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慈禧太后对维新变法的态度发生逆转的原因。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 (1) 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

    2. (2) 请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作简要评价。(至少答出两点)

    3. (3) 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

    4. (4) 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