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例: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瓶口下,复燃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1:.
方法2:.
.
1g物质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 | 1g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 |
CH4 | 2.75g | 56kJ |
C | 3.67g | 32kJ |
a试管、b漏斗、c酒精灯、d集气瓶、e广口瓶、f胶头滴管、g量筒(10mL,50mL,100mL)、h药匙、i石棉网、j试管刷 等仪器,请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用序号填空)
称取5.0g粗盐,最终得到4.7g精盐,则精盐的产率是.(用百分数表示)
组别 | 1 | 2 | 3 | 4 |
产率 | 75% | 83% | 88% | 72% |
教师对产率的评价 | 偏低 | 偏高 | 偏高 | 偏低 |
下列各组同学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填编号).
①小李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另一同学用收集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后发现集气瓶底炸裂,出现该现象原因是,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②小王同学将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两个集气瓶按如图所示放置,并分别同时迅速插入一根带火星的木条,甲乙两个装置中的现象不同点是.
③从某网页上查阅到如下信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应在30%~50%之间.为探究更加具体和准确的数据,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排空气法向集气瓶中通入一定体积的氧气,通入氧气的体积占集气瓶容积的体积分数和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这时,小张同学脱口而出:“氧气约占36%时就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最低体积分数”,而其他同学立即反对,理由是,你认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实验数据均取整数).
1号瓶 (通入34%的氧气) | 2号瓶(通入35%的氧气) | 3号瓶(通入36%的氧气) | 4号瓶(通入37%的氧气) |
不复燃 | 不复燃,但很亮 | 很亮,复燃 | 立即复燃 |
a.遥测控制卫星的运行
b.提供登月宇航员食用的纯天然食品
c.制造卫星整流罩需要的耐高温隔热材料
①可控制反应的开始和结束 ②节约药品 ③可形成液封防止漏气.
方案1:,判别依据;
方案2:,判别依据.
①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制取氧气,同学们可以选择下列图1中的(选填编号)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因此加热不适合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
②同学们还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 30%双氧水的质量(g) | 加入的水的体积(mL) | 二氧化锰质量(g) | 收集时间(s) |
1 | 10 | 40 | 5 | 200 |
2 | 20 | 30 | 5 | 100 |
3 | 30 | 20 | 67 |
Ⅰ.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图2中的(选填编号).
Ⅱ.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Ⅲ.本实验中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有(选填编号).
Ⅳ.实验2中双氧水溶质质量分数为.
Ⅴ.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g.
Ⅵ.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用该套装置制取氧气时:
①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目的是
②写出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
③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②若用图乙所示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其优点是.
③若用图丙所示装置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由口进入;若将装置中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由口进入.
①t1℃,若将4.0g甲物质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 g溶液.
②若固体乙中混有少量固体甲,提纯乙的方法是:溶解、过滤.
③将t2℃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丙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投药(多为ClO2)的作用是.
①H2CO3 H2O+CO2↑
②CaCO3 CaO+CO2↑
③Cu2(OH)2CO3 2CuO+H2O+CO2↑
通过比较发现:
①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白磷.
②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型管内左侧液面.
③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④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
a.甲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H2 , 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填编号),所选装置的实验现象为,A装置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b.乙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CO,A装置的实验现象为,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填编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此方法仅用上述装置有明显的缺陷,要弥补,应采取的措施是:.
c.通入的气体如果含有少量水蒸气,若在A装置左边增加一个B装置,则澄清石灰水应更换成.
d.对A装置加热前,应先通入纯净气体的目的是.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该实验不仅说明微粒的运动性,还说明氨分子运动的速率比酚酞分子的运动速率.
【查阅资料】①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
②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
③T形三通管属于微型化学仪器.
【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改用图B装置探究微粒的运动性.
①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
②用(填写仪器名称)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
③一会儿,观察到段纱布条变成红色.
④微热细弯管处的浓氨水,纱布条变红的速率会加快.
①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大烧杯罩住的两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有.
A.浓氨水和酚酞溶液
B.酚酞溶液和酚酞溶液
C.浓氨水和浓氨水
②本实验用到对照的方法,起对照作用的是不变色和变色.
③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项目是
A.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氨分子之间有间隔
D.A烧杯和B烧杯内的溶液都变红
E.A烧杯内的溶液变红
某同学对浓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速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①制备“标准色”溶液:取浓度为20%的5mL浓氨水、20mL酚酞溶液注入小烧杯,并给小烧杯蒙上塑料薄膜.
②另取适量药品用一只大烧杯和两只小烧杯仿照上图进行实验,观察并测定酚酞溶液变成“标准色”所需的时间.
【问题探究】
①给“标准色”溶液的小烧杯蒙上薄膜的作用是.
②想尽快使酚酞溶液变成“标准色”的方法有多种,一种方法是,还有一种方法是.
Ⅰ探究脱氧剂成分
【实验猜想】根据颜色变化,猜想该脱氧剂中含有(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新取一定量的脱氧剂,将已验证的成分分离.取剩余固体与少量CuO混合,置于图1所示装置中加热.一会儿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使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体积为2mL),封闭.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活塞位置不再发生变化.
【数据处理】
①实验中需要记录的数据是.
②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计算得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实验室常通过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3).步骤如下:
①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③.
④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瓶内原有空气体积的.
【实验评价】与燃烧红磷法相比,脱氧剂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王、小李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并加以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小王 | 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 | 溶液的pH>7 |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
小李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 A |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 |
【拓展应用】
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会变成褐色.因此,你猜想蔗糖中含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
①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一般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蔗糖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容易分解,这都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②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填“变多”“不变”或“变少”).
将蔗糖在氧气中点燃,分别用干、冷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下方,观察现象.
①上述实验能证明蔗糖中含有什么元素?如何证明?.
②利用燃烧实验能不能证明蔗糖中含有氧元素?为什么?.
③蔗糖隔绝空气加热时发生了分解,得到了黑色的炭,同时容器壁上有小水珠生成.此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蔗糖中含有氧元素.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酒精燃烧有水生成;
猜想二: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调查与研究】同学们了解到:学校实验室有95%的酒精和无水酒精以及必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 | 现象 | 结论 |
第一步:点燃无水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 | ||
第二步: | 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
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了猜想一、二都正确.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实验中选择无水酒精而不选择含水的酒精的原因是.
a、二氧化碳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b、CaCl2溶液呈中性.
装置B的作用是.
【猜想与假设】猜想1:溶质为CaCl2;猜想2:溶质为CaCl2和HCl.
【实验与验证】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 猜想2正确 |
【反思与应用】为避免污染,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填化学式),反应完全后过滤,就可得到只含CaCl2一种溶质的溶液.
【查阅资料】①在一定条件下(低温环境下),氢气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水外,还有过氧化氢生成.②过氧化氢溶液能使无色的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色.
【实验探究】
主要步骤 | 主要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将注射器内的稀硫酸接入到盛有锌粒的锥形瓶中 | 在锌粒表面有产生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点燃经验纯后的氢气,用底部结有并冰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用漏斗和试管收集所得液体.向试管中加入 | 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试管中液体由无色变色 |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过氧化氢生成 |
①用冰有利于吸收氢气燃烧产生的气体
②用冰创设低温环境,使部分氢气燃烧产生一定量的过氧化氢
③有利于生成的过氧化氢和较低的温度下溶入冰融化成的水中,便于收集
实验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 ||
(2) | 稀盐酸呈酸性 | ||
(3) | 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可获得热量 |
H2O、CO2 .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族 周期 | I A | ⅡA | ⅢA | ⅣA | VA | ⅥA | ⅦA | 0 |
3 | 11 Na 钠 22.99 | 12 Mg 镁 24.31 | 13 Al 铝 26.98 | 14 Si 硅 28.09 | 15 P 磷 30.97 | 16 S 硫 32.06 | 17 Cl 氯 35.45 | 18 Ar 氩 39.95 |
①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②推测氯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③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①中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ClO2 ,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例如:□Al+□MnO2═□Al2O3+□Mn具体配平步骤如下:
①“标变价”:找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并标出改变前后的化合价.
□ +□ ═□ +□
②“列变化”:列出改变的价态数.
→ 升高3价 → 降低4价
③“找倍数”: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3×4=12,从而确定Al、MnO2的系数.
4Al+3MnO2═□Al2O3+□Mn
④“配系数”:再用观察法,配平其它系数.
4Al+3MnO2═2Al2O3+3Mn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C+ HNO3(浓)═ CO2↑+ NO2↑+ H2O.
肼(N2H4)又称联氨,有类似于氨的刺鼻气味,贮存时用氮气保护并密封,用途广泛.肼燃烧放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常用作火箭燃料,点燃时与助燃物质液态N2O4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高压锅炉水处理时用于脱除氧气以防止锅炉的腐蚀,也可以把锅炉内表面锈蚀后的氧化铁还原为结构紧密 的四氧化三铁保护层,减缓锅炉锈蚀.用于烟草、土豆、玉米的贮藏,用于食用盐酸的制造等.熔点1.4℃,沸点113.5℃;有强烈的吸水性,形成水合肼(N2H4•H2O),可以用固体烧碱进行脱水;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液氧接触能自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或短时间受热时易发生分解.对眼睛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延迟性发炎,对皮肤和粘膜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①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此时小试管中盛放的物质是.
②C为干燥管(用于防止液体倒吸).如要证明所制备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在小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用如图乙所示装置替换装置Ⅲ,向烧杯挡板右侧通入CO2 , 实验现象是,结论是.
材料1:某市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2: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会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