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
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一:2016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针对我国重点群体的实际贡献与收入分配不完全匹配的问题,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科技成果转化性收入的三元薪酬体系;高度重视发挥创新驱动的作用,完善创新创造利益回报机制;允许科研人员、高校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等激励措施,激发经济升级和扩大就业内生动力;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全面激发劳动者创业创新热情,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不断拓宽就业空间。同时,广就业、社保托底、多渠道增收,让低收入群体也能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缩小不合理收入差距、实现居民共同全面小康。
材料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要求,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某地政府为了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完善制度建设,避免人为拉大社会收入差距;限制公权力,建立财产监督与公布制度,杜绝腐败,消除非法、灰色收入;避免因政策短板而人为压制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注重在动态发展中,监测政策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并适时作出调整;在再分配领域中,以提高居民收入为重点,加快完善财税制度,逐步扭转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政府支出偏重生产投资的发展模式,避免财政收入增长挤压居民收入的增长空间,解决政府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支出不足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高度,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使之成为加深民族记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彰显文化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道路的精神纽带和道德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壮志、“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胸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气度——这些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锤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让我们在今天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充满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文化自信,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全党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