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年高考历史(新课标Ⅰ卷)模拟考试卷(二)

更新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326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9高二下·鹤岗期末) 西周由周公开始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格化,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的“周礼”。这主要说明“周礼”(    )
    A . 植根于原始礼仪和宗教 B . 源于周公加强皇权的需要 C . 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D . 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 2. (2022高一上·武功期中) 某学者指出:三省六部制度,并不首创于唐太宗时期,然而,唐太宗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分权的原则,发挥了中央决策、审议、执行机构之间互为弥补、互为制约的功能。这正是“贞观”各项政策能够得以全面推广和普遍落实的重要保证。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唐太宗(    )
    A . 充分认识前代制度的弊端 B . 以制度创新推进治国安邦 C . 具有推进民主政治的倾向 D . 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皇权
  • 3. (2020高二上·沧县期中) 朱熹是南宋科举进士出身,但他曾大力批判科举教育,他倡导书院复兴运动并指出,书院兴复的目的是“将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学而不屑于课试之业者居之”,“使知今日学校科举之教,其害将有不可胜言者”。这反映了朱熹(    )
    A . 意欲改变官学教育弊端 B . 对科举制进行彻底否定 C . 固守着天理人伦的思想 D .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 4. 明代万历年间,北京西山煤炭民窑窑主联合采煤工和运煤的脚夫等从业者,集体拥进京城,痛诉督管西山煤税的太监王朝的恶行。不久,明神宗下旨,由太监陈永寿代替王朝,督管西山煤税,并免除契税。这反映了当时(    )
    A .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 . 煤税已成为政府的主要税源 C . 资本的意识使权利开始觉醒 D . 宦官专权已经丧失生存环境
  • 5. 下表是关于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战争赔款与支出军费统计数据,而184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据此合理的认识是(    )

    战争

    费用

    战争赔款

    支出军费

    第一次鸦片战争

    1960万两

    约4000万两

    第二次鸦片战争

    1600万两

    约4000万两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 B . 清政府对国防军事建设的资金投入停滞 C . 战争赔款减少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窘境 D . 清政府的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
  • 6. 从1895—1898年,据初步统计,中国约有76个学会组织。一般而言,学会这种组织并不需要相当的人力与物力才能实现,它只要一群知识分子有此意愿就可以成立,当时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的意愿是很普遍的。这表明当时的学会(    )
    A . 建立成本低因而组织成分复杂 B . 具备早期政党组织的某些特征 C . 受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出现 D . 有利于西方新思想的传播扩散
  • 7. 如图是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关于抗日战争平型关大捷的油画作品,据此可知该作品(    )

    A . 以详实的史料和数据分析为基础 B . 革命艺术价值高于历史研究价值 C . 真实地再现了平型关大捷的场景 D . 是研究抗日战争历史的必要史料
  • 8. 下表为我国不同年代的GDP总量数据,据此可以得出(    )

    时间

    GDP总量(人民币)

    GDP总量(美元)

    1978年

    3650亿元

    约2122亿元

    2010年

    39.79万亿元

    约6.04万亿元

    2017年

    82.71万亿元

    约12.24万亿元

    A . 体制变革助推经济崛起 B . 共同富裕目标即将实现 C . 国际格局影响汇率变化 D . 产业结构调整收效明显
  • 9. 法国思想家库朗热在《古代城邦》一书中说,雅典人无论在性格和思想方面,都与罗马人和斯巴达人相去甚远,但在畏惧诸神方面他们之间没有什么不同之处。这说明(    )
    A . 古希腊是否有人文精神需重新考量 B . 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并无二致 C . 城邦体制差异决定性格和思想各异 D . 精神水平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 10. 如图是英国不同时期的煤炭产量(万吨)数据统计,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 . 工业革命对煤炭需求大增 B . 具备技术创新的能源条件 C . 制度变革改变了生产方式 D . 理性主义影响了消费理念
  • 11.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将大批社会科学家作为国家智力储备,这些参与到政府事务中的理论家、思想家、社会科学家大都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都是既希望限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又希望避免核战争。这反映了(    )
    A . 人文科学地位高于自然科学 B . 战后美国的国家战略诉求 C . 美国冷战政策重心发生转移 D . 美国在军备竞赛中处于劣势
  • 12. 如图是U型微笑曲线,它反映了20世纪60、7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的某种现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国际产业分工趋于良性发展 B . 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占据中游 C . 国际经济新秩序重建任重道远 D . 发展中国家处于曲线左上角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孙中山在宣传社会主义的时候,除了介绍西方研究者的相关观点外,还特别注意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发掘社会主义因素。他感到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和社会主义最接近,认为“夫苏维埃主义者,即孔子之所谓大同也。”在他看来,十月革命后苏联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同孔子所提倡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主义没有什么本质差别,认为“露国(即苏联)立国之主义不过如此而已”。他一再强调要用民生主义代替社会主义,他指出:“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与此同时,他还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认为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

    ——摘编自张卫波《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

    材料二: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二是以新经济政策“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三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列宁既遵循马克思主义又不拘泥于此,根据俄国的实际进行了探索。而建设社会主义好似“攀登一座还没有探测过的非常险峻的高山”,“在这里既没有车辆,也没有道路,什么也没有,根本没有什么预先试用过的东西。”列宁坦言:“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摘编自李汝革《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社会主义观的主要观点,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主要理论表现,再结合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和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探索的异同。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

    中国

    1870-1871年普法战争,打败法国;

    1871年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872年德国《普通学校法》强制性8年义务

    教育;

    1885年德国人奥托、戴姆莱发明内燃机;

    1888年德国人赫兹发现电磁波;

    1897年德军进入中国胶州湾;

    1895年德国人伦琴发现X射线

    1900年德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883-1911年德国建立社会保障制1870-1913

    年德国成为欧洲工业强国

    1872年上海《申报》创办;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的修建;

    1878年中国开始设立邮局;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1884年新疆设立行省;中法战争爆发;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兴中会成立;

    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戊戌变法(维

    新变法);京师大学堂创办;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5年京张铁路开始修建;科举制废除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上表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德国与中国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初年以铜钱为法定货币,与历代钱兼行。而铸铜币缺乏铜料,政府责令民间出铜,搞得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另一方面,铸钱笨重,价值低廉,对远程贸易不利。洪武八年,“始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令民间通行”,同时,“禁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违者罪之。”从而建立全国统一的钞法,实行以宝钞为主,钞钱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至洪武二十七年八月,“诏禁用铜钱”,自此,宝钞成为唯一流通货币。但“大明宝钞”从未建立准备金制度,其印制、发行、流通使用完全倚赖于国家政治权力的强制性执行,因此,属于不可兑换纸币。明政府把超发纸币当作了弥补财政亏空的手段并加以滥用,致使纸币恶性膨胀,最终导致宝钞制度崩坏。

    ——摘编自陈昆《财政压力、货币超发与明代宝钞制度》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推行宝钞制度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初宝钞制度的特点并进行简要评析。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苏联、东欧局势的变化、德国统一提上日程以及欧共体影响日增,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为防止具有地缘优势的苏联在影响欧洲未来的进程中取得主动权,美国提出大西洋主义,以图建立一个在美国领导下的欧洲。其主要构想是:北约仍将是大西洋两岸共同的军事组织,并将进一步扩大其职能,使之成为肩负欧洲防务、政治和经济事务的超级机构;要求欧共体向其他国家开放,用条约的形式把美国同欧共体连结起来,使欧共体在促进苏联和东欧转化方面发挥更大的“政治作用”。新大西洋主义表明了美国对西欧政策的基本点,即政治上维持盟主地位、适当“卸除军事包袱”、与欧共体在经济上共同分享。

    ——摘编自刘昌明、姚仕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的欧亚一体化战略与大西洋主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西洋主义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主义出台的影响。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思想家章太炎曾大力研究明史。清末“排满革命”是重要社会思潮,章太炎是最有力的倡导者之一。清人“灭支那而毁历史”,以致“明之遗绪,满洲之秽德,后世不闻”,这显然是章太炎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要投身明史研究,以保华夏文化之种。而他的明史研究则为他的“排满”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武器,其中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以“夷夏之辩”为核心的种族光复思想。晚年,章太炎回忆说:“明末满人攘我神州,近三百年,我人今日独能恢复我固有之国土。盖亦以儒者提倡民族主义,已深入人心”。他所谓儒者所倡之民族主义,其实就是“夷夏之辩”。在进行明史研究时,他一方面对明人所代表的华夏“年历冠带”表示推崇,另一方面则着力于将满洲刻画为“夷狄”,渲染其野蛮与残暴。章太炎是“以一个明朝遗民的思想,参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对其明史研究特色的一个极佳注脚。

    ——摘编自尤学工、余康《论章太炎的明史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章太炎明史研究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章太炎明史研究的特点并对其研究进行简要评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