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18-06-01 浏览次数:176 类型:期中考试
一、<b>选择题</b>
  • 1. (2017八下·东台月考)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京赶考”意味着(    )

    A . 中国革命的胜利 B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C . 新中国的建立 D . 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的新任务
  • 2. 毛泽东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以下内容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 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任命周恩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 C .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 . 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 3. 反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斗片《英雄儿女》的歌词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对应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
    A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 B . 中国八路军、日本侵略军 C . 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 D . 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
  • 4. 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1949年,你们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在我们日本无人相信。看看你们中国人,100多年来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几千个外国侵略者就可以直入你们首都杀人放火,你们就得割地赔款。后来你们出兵朝鲜,你们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了南面,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材料认为(    )
    A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B . 几千个外国人就可以攻下我们的首都 C . 100多年来我们一直被列强割地赔款 D .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5.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上,你不可能看到(    )
    A . 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飞成功 B . 青藏铁路通车 C .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D . 解放牌载重汽车投入运输
  • 6. (2018八下·惠民开学考)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 7. 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A . 遇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的挫折和失误 B .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 8. (2017八下·深圳月考) “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 .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 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 .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 9.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共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A . 遵义会议 B . 新中国成立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经济特区的建立
  • 10.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后,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少,利润增长多少,劳动者的收入和集中福利增加了多少。——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这里“主要的政治”是指(    )
    A .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D .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 11.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主要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 . 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 . 农业经营方式变化 C .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D . 集体主义精神丧失
  • 12.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主要反映了(    )
    A . 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 . 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C . 我国已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 政府加大了资源配置力度
  • 13.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的比喻是(    )
    A . 深圳 B . 珠海 C . 海南 D . 浦东
  • 14.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 .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 .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C .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 15. 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②逐渐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

    ③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

    ④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16. “它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理论,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只要我们按照这种理论指引的方向、道路和发展战略干下去,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就一定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里论述的“理论”是(    )
    A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 .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17. 党的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它(    )

    ①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②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③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8.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这就意味着我国(  )
    A . 工作重心应该转移 B .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 . 必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D . 必须共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 19.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性质定位看,“四个全面”是(    )

    ①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②优化中国的产业结构

    ③民族复兴的理论指导

    ④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0.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属于这些措施的是(    )

    ①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②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二、<b>判断题</b>
三、<b>填空题</b>
  • 27. 战争中,黄继光为掩护战友夺回阵地,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是
  • 28. 的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001年,我国加入(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 29. 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二个目标是:到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b>非选择题</b>
  • 3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某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搞自《复兴之路》(中)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 (2) 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农村农民生产怎样的情况?
    3. (3) 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的原因。
    4. (4)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
  •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刘少奇是我国第二任国家主席,1966年“文革”开始后,他受到迫害,1968年被诬陷为“叛 徒、内奸、工贼”,失去人身自由,并被开除出党,撤销了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材料三:文革刚刚结束,某中央领导人就在一篇社沦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

    ——《学好文件抓住纲》

    材料四: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对于公权力来说,法没有授权的都是禁止的。用法律制度手段制约公权力,则是中国依法治国打造良政善治的核心。

    ——中新网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2. (2) 材料二中,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3. (3) 针对材料三提出的方针,全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什么运动?有何作用?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如何才能有效地制约权力?(不得照抄原文)
  • 32. “大数据”是时下IT行业最火热的词汇之一。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日常工作中,人们对经济的了解,往往也需要借助于对数据图表的分析。读取以下一些图表数据,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某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电力、钢材制成品、钢、生铁)图

    材料二:1958-1960年我国钢铁产量及与上年同比增长率    全民“大炼钢”的“小高炉”

    材料三: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材料四:1991-1993年台商在江苏投资情况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材料二中数据能否真实反映当时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水平,请说出你的理由。
    3. (3) 材料三中除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都有增长、收入增长大于消费增长外,还有什么明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4. (4) 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决策层面分析导致材料四变化的政策与思想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