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

更新时间:2018-05-21 浏览次数:2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 21. (2018七下·姜堰期中)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 (1) 【探究一:制度篇】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

      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 (2) 【探究二:经济篇】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宋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唐宋各一例)
    3. (3) 【探究三:文化篇】如下图

      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被誉为“诗圣”的是谁?

    4. (4) 【探究四:感悟篇】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22. (2018七下·姜堰期中) 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社会和谐。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的音符。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创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

    1. (1) 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 (2) 国家与国家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两例。
    3. (3) 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一个典型事例。
    4. (4) 隋朝因暴政而导致亡国的君主是谁?
    5. (5) 结合本主题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 23. (2018七下·姜堰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开元末年,出现了长达八年的叛乱……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907年,一位节度使建立了后梁政权,至此,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材料二:在中央,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他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利过大,他还设置官职以分知州的权利,被以后的历代沿用。

    材料三: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了一个重要官职,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1. (1) 材料一中的“长达八年的叛乱”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中的“一位节度使”指的是谁?
    2. (2) 材料二,三中的“他”都指的是哪位宋朝皇帝?他设置了哪一个官职“以分知州的权利”?
    3. (3) 材料三中的“一个重要官职”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指出设置此官职的目的是什么?
    4. (4) 材料二,三中皇帝的做法有何影响?
  • 24. (2018七下·姜堰期中)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朝代

    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宋史》

    材料三:

    图1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及铜牌

    图2泉州出土的南宋船

    1. (1) 根据材料一表格提供的数据概括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是哪里?
    3. (3) 图1表明手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具备了什么意识?图2表明了南宋时期哪一经济领域的兴盛?
    4. (4) 如果你选用以上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