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一...

更新时间:2018-05-31 浏览次数:2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二、填空题
  • 13. (2018八下·扬州月考) 请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 (1) 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0.05;  
    2. (2) 一瓶雪碧的体积大约为1.25
    3. (3) 牛奶的密度大约为1.2; 
    4. (4) 一小瓶酸奶的净含量约为250
  • 14. (2018八下·扬州月考) 一种神奇的纳米纸,厚度约3×10-8m,合nm。如图,水在纳米纸表面呈露珠状,两水滴靠近时常会自动结合在一起,这是因为


  • 15. (2018八下·扬州月考) 自然界中只存在种电荷,带电体的基本性质是可以.电荷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在干燥的天气里,且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和头发摩擦时分别带上电荷,互相的缘故 . 乘出租车时,小华的手刚接触车门就被电了一下,这常常是因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与空气带电后与小华发生了放电现象.有拖地铁链的车,不发生这种现象,这是利用铁的性好,把产生的电导入地下.
  • 16. (2018八下·扬州月考) 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 . 这是由于头发丝带有(同种/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排斥)的结果.


  • 17. (2018八下·扬州月考) 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a的质量为81g体积为30cm3 , b的质量为50g,体积为25cm3.如果其中有一个球是实心的,那么,这个实心球应该是(a/b)这种金属的密度是g/cm3
  • 18. (2018八下·扬州月考) 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 19. (2023八下·光山期中) 我国名酒五粮液素有三杯下肚浑身爽,一滴沾唇满口香的赞誉,曾经获得世博会两届金奖。有一种精品五粮液,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ρ酒=0.9×103  kg/m3),则它所装酒的质量为kg,将酒倒出一半以后,剩余酒的密度为kg/m3
  • 20. (2018八下·扬州月考) 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 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质量为320 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 g。(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g,石块的密度为g/cm3 . (ρ=1.0×103 kg/m3)
  • 21. (2018八下·扬州月考) 如图,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共同质量m的关系,则量杯的质量为g,该液体的密度是kg/m3.


  • 22. (2018八下·扬州月考) 小明家有一枚质量为2.1g的银币,他想用量筒测算出该银币是不是纯银的(ρ=10.5g/cm3),所用的量筒规格如图所示,此量筒的分度值是mL,他能否用该量筒测出银币的体积从而计算出密度来鉴别出该银币?(能/不能).


三、实验题
  • 23. (2018八下·扬州月考) 用图中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填A或B)瓶.根据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 24. (2018八下·扬州月考) 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

    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没有关系;

    ②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王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来相同的两只烧杯,在其中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小王他们发现温度高的那杯水中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

    小王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分子的运动快慢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1. (1)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 (2) 实验中,用相同的烧杯,放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各滴入一滴红墨水,所运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
    3. (3) 实验过程中,(能/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究其原因是.
  • 25. (2018八下·扬州月考) 为了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数据.
    1. (1) 、选取铝和铜制成的实心金属组件各1套,形状如图甲所示. 

      ①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再调节,使横梁平衡,分别测出各金属块的质量.

      ②用直尺或量筒(排水法)分别测算出每个金属块的体积.

    2. (2) 如表为部分小组收集的质量和体积的数据:

      ①已根据表中数据画出了铜组件的m﹣V图,请在同一坐标上画出铝组件的m﹣V图.

      ②分析图象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选填相同或不同);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称为

      ③若测得另一铝质实心物体质量为135g,则该物体的体积应为cm3  .

  • 26. (2018八下·扬州月考) 2015年11月,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一块像马蹄形状的金属,工作人员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了这块金属的密度.

    1. (1)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蹄形金属的质量,平衡时如图甲所示,蹄形金属的质量是g.
    2. (2) 量筒中装适量水,读出体积为30cm3.放蹄形金属时,小明直接将金属放入量筒中,水面静止后如图乙所示,蹄形金属体积为cm3 , 计算出蹄形金属的密度为kg/m3.
    3. (3) 测量蹄形金属体积的操作中可能溅出水,引起密度测量值 (偏大/偏小).
    4. (4) 对照常见金属密度表,该蹄形金属块可能是由金属制成的.

  • 27. (2018八下·扬州月考) 小华的妈妈从市场买回了一桶色拉油,担心买的油是地沟油,小华为解除妈妈的顾虑,在网络上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1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5g/cm3之间,她决定用测密度的方法鉴别油的品质.

    1. (1)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托盘天平放在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右)调节,使横梁水平平衡.

      ②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0g.

      ③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将装色拉油的烧杯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使天平平衡.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g.

      ④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是cm3.

    2. (2) 该色拉油的密度为g/cm3 , 由此,小华判断色拉油的品质是(合格/不合格)的.
    3. (3) 分析小华同学的实验过程,你认为测量结果(偏大/偏小).
    4. (4) 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她思考了下,认为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色拉油的密度.在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的情况下,小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色拉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色拉油的密度表达式ρ=.(用测量的物理量和水的密度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

  • 28. (2018八下·扬州月考) 为了比较铜和铝的导热性能,小明选取了粗细均匀、横截面积、长度均相同的U形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小明认为导热性能无法直接测量,他首先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可直接测量量之间的关系,并类比所学知识定义了一个物理量k,来衡量物质的导热性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并成功比较出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更好.小明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他将铜棒的一端放入烧杯内持续沸腾的水中,铜棒的另一端放入试管内25℃的冷水中,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像①.换成U形铝棒后,小明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每隔50s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像②.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这个实验中,用来衡量导热性能的物理量k是(       
      A . 时间 B . 温度 C . 温度的变化量 D . 单位时间内温度的变化量
    2. (2) 可推断出此实验中(铜棒/铝棒)的导热性能更好.
四、作图题
五、计算题
六、综合题
  • 32. (2018八下·扬州月考)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泊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0,像是被金泊弹了回来.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1. (1) 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 (2) 1μm金泊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       
      A .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 .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 (3) 阅读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你认为最符合题意情况的原子结构图是(       
      A . 道尔顿模型 B . 汤姆生模型 C . 卢瑟福模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