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9高一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 , 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 四望如一。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关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邱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

        而余之独得于兹山 , 则有二焉。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wěi)蹶(jué)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方苞《游雁荡记》)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意有所极,梦亦同。(往,赴) 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外表,样子) B .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奇异) 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没有办法) C .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 四望如一。(天边交会) 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没有缘由) D .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同类) 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表原因)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故为之文志                 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至于今 B . 至无见而犹不欲归           则前此目见者未有也 C . 后知是山之特立             能使游者欣而乐 D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     而余之独得于兹山 , 则有二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一)作者游历山水的真正目的在于忘忧,而西山之游才是真正的游,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了乐而忘忧的目的,所以看似简单的“始”字,在文中不可或缺,语约意丰。 B . 选文(二)题为《游雁荡记》,但作者开篇就说“兹山不可记也”,看似矛盾,实则是把雁荡山和那些平缓明媚的山川进行对比,以突出雁荡山的特殊之处。 C . 游记以记叙旅游见闻、描写山水景物为主,并寄寓作者的情思或审美趣味。这两篇选文都是以叙写山水景物为重的山水游记。 D . 选文(一)作者描写并赞美西山的怪特美,间接表达自己受到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之美;选文(二)作者游览雁荡山领略到做人处世的道理:两文均有借游寓理抒怀的特点。
    4. (4) 把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②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