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据报道,5月27日,在贵阳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无人驾驶、虚拟试衣镜等“黑科技”引人关注。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无人驾驶车辆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最终方向,通过使用计算机、传感器和其他技术设备使车辆在没有驾驶员的主动控制和连续监测下可以安全行驶。
当前,特斯拉、谷歌、百度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无人驾驶领域。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在公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到2025年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2100万辆。参考2015年全球汽车年销量突破8000万台,中国销量接近2500万台。庞大的汽车销量和消费者对科技的需求,使中国有望成为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
(摘编自《中商青报网》2018年6月11日)
材料二:
【注】从授权比例看,谷歌公司专利授权量可观,整体质量比较高;百度公司专利大部分为新近申请,没有进入授权程序,但未来正常授权应该不是问题。目前来看,谷歌的无人驾驶研发技术专利多于百度,但百度发展势头迅猛,未来2—3年内可积累起可观的专利数量,有赶超谷歌的可能性。
材料三: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各地自动驾驶路测规定陆续出炉。2017年12月,北京市颁布国内首个自动驾驶路测规定,首批自动驾驶测试试验用临时号牌也已对外发放。据悉,百度拿下了首批路测牌照并进行了公开测试。在今年3月,上海市也发放了第一批自动驾驶测试试验用临时号牌,其中上汽和蔚来两家企业获得路测牌照。此外,继北京、上海宾,重庆市也出台了相关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细则。
无人驾驶前景广阔,科技公司、汽车企业等都想涉足其中。目前,国内的BAT、华为等科技巨头也正积极布局无人驾驶汽车、产业格局不尽相同。而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也已展开无人驾驶领域的探索。
综合安全风险、政策风险等因素,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会遵循着低速到高速、封闭到开放的路线走。目前的无人驾驶技术不能做到完全载客运营,但在货运、封闭园区等细分领域,技术需求相对较低,无人驾驶车辆可以逐步代替传统车辆,率先实现商业化。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成为下一个风口行业,汽车共享的未来或是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技术将使分时租赁和网约车合二为一,对网约车、分时租赁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无人驾驶也必然会跟汽车共享联系在一起,仅近期阶段看,与汽车共享出行合作,是推广普及无人驾驶技术的最好选择。
(摘编自《科技日报》)
材料四:
无论有人驾驶,还是无人驾驶,上路都要依法行驶。尴尬的是,法律总是滞后了社会生活,现行道路交通法规均是在“第一次汽车革命”后才实施与规范了,都是有“有人驾驶”,这让“无人驾驶”难免无所适从。
无人驾驶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不止中国独有,全球都处于探索阶段。2016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发布《国际道路交通公约(维也纳)》修正案,这是无人驾驶首次在法律层面得到许可。修正案规定,在全面符合联合国车辆管理条例或者驾驶员可以人工选择关闭该功能的情况下,将驾驶的职责交给车辆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应用到交通运输当中。
迄今,美国、德国、日本的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及法律规范,也都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
(摘编自人民网《实现“无人驾驶”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