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8高二上·云南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母爱就其本质来说是无条件的。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努力换取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母爱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同父亲作用紧密相关的是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作用,随着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继承的现象出现,父亲就对那个将来要继承他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也就是与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父爱是有条件的爱,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选自必修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母爱能够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遇到的种种困难。 B . 父爱是有条件的爱,这种爱的条件就是:你必须符合我的要求,必须履行你的职责,必须同我相像。 C . 因为是母亲生的孩子,所以母亲热爱新生儿。 D . 父爱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采用“分——总”的结构,分别论述母爱与父爱的不同性质以后,归纳父母对于孩子成熟的重要意义。 B . 选文运用比较的手法,首先论述母爱是无条件的,然后论述父爱是有条件的。 C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一句表示论述内容由父爱过渡到母爱。 D . 第4段首句是中心句,接下来围绕这个中心句论述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孩子造成的影响。
    3. (3) 根据选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六岁以前主要受母爱的影响,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 B . 孩子六岁左右,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这种权威和指引主要是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C . 只发展父亲的良知和母亲的良知,就会失去自我判断,从而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D . 一个人达到成熟,首先同母亲有密切关系,然后发展到同父亲有密切关系,最后达到综合父亲的良知和母亲的良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