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19·湖北模拟) “时代与思想的变迁”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离娄章句上》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天子是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政治思想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康有为认为:“人道进化,皆有定位,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盖自据乱进为升平,升平进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严复则认为,“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在他看来,西洋的国家是国民的公产,政府是人民的公仆。而生活在专制制度下的中国国民则是君主的奴仆。“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孙中山则认为“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1. (1) 有学者认为,儒家心目中尽善尽美的政治就是所谓的“圣王之治”,亦即由圣人充任君主对民众进行统治,但也要对君主加以节制。依据下列历史上儒家的有关言论,并结合时代背景,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述。
    2. (2) 阅读上述材料,概括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的各自思想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出现的共同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