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9高三下·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些年,“故宫年轻了”的印象深入人心。无论是火爆一时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还是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抑或是故宫微博上那些“萌萌哒”的“段子”……进入网络时代,故宫仿佛开始了“逆生长”,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似的大学校”。古建筑群、院藏文物和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是故宫博物院独具特色的资源。怎样让这些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宫给出的答案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公众”。再珍稀的文物,也是为人而保存;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为人而研究。

        正是抱持着这样的目的,故宫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年轻一代。从“故宫萌物”系列文创产品,到人见人受的“故宫猫保安”,再到令人忍俊不禁的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紧扣年轻人的笑点泪点兴趣点,故宫告别了正襟危坐的形象,在撩拨时代心弦的边程中一点点走近年轻人。

        “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们献上什么”,故宫负责人这样分享“故宫正青春”的理念。但服务年轻人,绝不只是“老爷爷卖萌”。更深入研究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社交互动功能,吸引青年一代参与到内容产业的生产中来,文博、文创事业才有了新的源头活水。动漫作品《故宫回声》就是这诸多尝试中的一种。

        年龄的“跨界”填平文化的代沟,更多的跨界催生无数意外的惊喜。打造中的“数字故宫”,不仅注重博物馆与社会的融合,也把多学科的跨界融合、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当作追求,塑造了博物馆的新形态。这些“完美碰撞”擦出的火花,使故宫“活”了、“火”了,产生了1+1远大于2的效果。许多人欣然看到,这种“故宫模式”近年来已经影响了一大批国内文博机构,甚至在年轻一代中引发了报考故宫博物院以及大专院校文博专业的热潮……

        明年,故宫将迎来自己的600岁生日。我们“交给下一个600年”的是一堆冰冷的文物,还是一个涌动着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存在?对于所有从事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人来说,这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故宫的尝试给出了一个答案:作为一个“古物”,它实际上已经赢得了这个时代的热情接纳。

    (节选自2019年1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不属于“故宫年轻了”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
      A . 推出《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综艺节目和纪录片。 B . 开发“故宫萌物”系列产品,创作“萌萌哒”的“段子”和动漫作品《故宫回声》。 C . 打造多种跨界融合的“数字故宫”,塑造博物馆新形态,并由此产生积极的影响。 D . 将一堆冰冷的文物变成一个涌动着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存在,赢得了这时代的接纳。
    2.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逆生长”指故宫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B .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引用总书记的话阐明博物院要以人为本,实现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C . “故宫正青春”理念的核心是发挥互联网社交互动功能,引导年轻人思考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这个重大问题。 D . “1+1远大于2的效果”表现为影响了一大批国内文博机构,引发了报考故宫博物院以及大专院校文博专业的热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