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18·峨眉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合江荔枝:珍稀水果,因享有“果中之王”的美称而闻名遐迩。合江荔枝品种丰富,占全川荔枝产量的90%,大红袍、妃子笑、糯米糍、佛顶珠、乌泡、带绿、楠木叶、桂味等号称“十二金钗”,产量以大红袍最多,占总产量的80%~90%。说到荔枝,我们不能不说到杨贵妃。合江荔枝在秦汉时期由岭南传入,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宫贵族、达官贵人,以能品尝合江荔枝为荣。盛世唐朝,因杨贵妃特别喜欢吃荔枝,唐明皇曾颁诏将其作为贡品奉送。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者,谓泸戎产也。”可见合江荔枝影响之广。怎样能把合江荔枝送往长安呢?为保其贡品质地,“乡人尝选鲜红者,于竹林中择巨竹,凿开一隙,置荔枝节中,仍以竹箨(tuó)果泥。固封其窃,籍竹生气滋润”。快马加鞭,换马换人,昼夜不息,直往长安。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再现了这千里迢迢送果入京的盛景。但谁又知道老百姓为了杨贵妃这几颗荔枝而人马僵死、相望于道的痛苦与悲哀呢?真可谓!“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就因为杨贵妃喜欢荔枝,古人即把荔枝中的上品取名为“妃子笑”,仅合江马街龙虎洞侧,就有四株千年以上的妃子笑荔枝母树。这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原来马街并没有龙虎洞,后来因为杨贵妃年年吃这里的荔枝,感应岩石,岩石轰然裂开一洞,洞中兀然出现轩辕黄帝和神农两尊石像,遂取名为天赐洞。后因洞侧一巨石似龙,一巨石似虎,便改名龙虎洞。这一龙一虎就是为贵妃娘娘守护荔枝树的。

    材料二:合江青果:青果即橄榄。李时珍《本草纲目》栽:“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青果因其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利咽化痰、除烦醒酒、润肺解纳滞食积等功能而备受人们喜爱。白居易曾有“浆酸橄榄新”的诗句,苏东坡有“纷纷青子落红盐”的赞叹,黄山谷曾惊呼“方怀味谏轩中果,忽见金盘橄榄来”。现在,有些人吃不惯青果,不要紧,可慢慢含在口中,或泡水当茶饮,其味甚佳,千万不要咬一口就丢了。合江群众中有首流传甚广的民歌:“一颗青果两头尖,皮又脆来味又鲜,开头吃来有点涩,半天方晓回味甜。”这是教你如何品尝青果。至今,合江农村还有这样的风俗,男女青年订婚,要栽一株青果树作纪念,因为青果树寿命长,一年四季常青,它象征结婚后,父母要为子孙创造财富,也寓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儿女平安,繁荣昌盛。世界人民不也是用橄榄枝象征和平吗?

    材料三:合江柚子:合江柚子与荔枝、青果齐名,为“合江三绝”之一,名传遐迩,驰名省内外。古人把合江柚子描述为“其色金黄,柠檬不能比其艳,红橘不能比其雅;其香幽馥,置于室内异香满室,置于园中香飘十里;其味甘醇,橘莫能比其甜,梨不能比其清;其肉肥美,诸果莫及”。历代骚人墨客也为之动容,爱屋及乌,对柚果都盛赞之,如杨万里的“瓶里柚花偷触鼻,忽然将谓是烧香”“满城微雨柚花香”等诗句。柚子全身都是宝,柚根可入药;柚叶可提炼高级芳香油;柚花既是蜜源,又是熏制花茶的好原料;柚皮可提制果胶;果实可治阑尾炎、便秘、静脉血栓、糖尿病、胆结石、痔疮、心脏病、肥胖症、直肠癌、静脉曲张等疾病。所以一到每年10月,柚子成熟之际,四方宾客纷纷拥向合江,肩扛车运,热闹非凡,成为合江市场的一大景观。

    1. (1) 整体感知: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合江“三绝”,它们是荔枝、、柚子,其中的种类最多,有十二种,号称“”,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里提到了“”这一品种。(填序号)

      A.柚子    B.荔枝    C.青果    D.大红袍

      E.带绿    F.妃子笑    G.十二金钗

    2. (2) 摘录句子:再现了千里迢迢送果入京的盛景的句子是:。表达了老百姓的痛苦与悲哀的句子是:。盛赞柚花之香的句子是:。证明杨贵妃当年喜欢吃的荔枝来自泸州的句子是:。(填序号)

      A.瓶里柚花偷触鼻,忽然将谓是烧香

      B.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咀流千载

      C.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者,谓泸戎产也

      D.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 (3)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乡人尝选鲜红者,于竹林中择巨竹,凿开一隙,置荔枝节中,仍以竹箨(tuó)果泥。固封其窃,籍竹生气滋润。”

      意思是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4. (4) 介绍特产:大家不知道青果的功效与吃法,请你来介绍一下吧!
    5. (5) 传承意义:青果在农村的风俗和在世界上的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6. (6) 探究写法:文中画横线部分,主要运用了的写作手法,说明了合江柚子色艳、气香、味、肉等特点。
    7. (7) 求同比异:从内容或写法上看,三则材料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8. (8) 表达感悟:读了三则材料,你的感想是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