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原道

    (清)章学诚

        学于圣人,斯为贤人。学于贤人,斯为君子。学于众人,斯为圣人。非众可学也,求道必於一阴一阳之迹也。自有天地,而至唐、虞、夏、商,迹既多而穷变通久理亦大备。周公以天生知之圣,而适当积古留传,道法大备之时,是以经纶制作,集千古之大成,则亦时会使然,非周公之圣智能使之然也。盖自古圣人,皆学于众人之不知其然而然,而周公又遍阅于自古圣人之不得不然,而知其然也。周公固天纵生知之圣矣,此非周公智力所能也,时会使然也。譬如春夏秋冬,各主一时,冬令告一岁之成,亦其时会使然,而非冬令胜于三时也。故创制显庸之圣,千古所同也。集大成者,周公所独也。时会适当时而然,周公亦不自知其然也。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今人皆嗤党人不知孔子矣;抑知孔子果成何名乎?以谓天纵生知之圣,不可言思拟议,而为一定之名也,于是援天与神,以为圣不可知而已矣。斯其所见,何以异于党人乎?天地之大,可一言尽。孔子虽大,不过天地,独不可以一言尽乎?或问何以一言尽之,则曰:学周公而已矣。周公之外,别无所学乎?曰:非有学而孔子有所不至;周公既集群圣之成,则周公之外,更无所谓学也。周公集群圣之大成,孔子学而尽周公之道,斯一言也,足以孔子之全体矣。“祖述尧、舜”,周公之志也。“宪章文、武”,周公之业也。一则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再则曰:“甚矣吾衰,不复梦见周公。”又曰:“吾学《周礼》,今用之。”又曰:“郁郁乎哉!吾从周。”哀公问政,则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或问“仲尼学?”子贡以谓“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述而不作”,周公之旧典也。“好古敏求”,周公之遗籍也。党人生同时而不知乃谓无所成名亦非全无所见矣后人观载籍而不知夫子之所学是不如党人所见矣而犹嗤党人为不知 , 奚翅百步之笑五十步乎?故自古圣人,其圣虽同,而其所以为圣,不必尽同,时会使然也。惟孔子与周公,俱生法积道备无可复加之后,周公集其成行其道,孔子尽其道以明其教,符节吻合,如出于一人,不复更有毫末异同之致也。然则欲尊孔子者,安在援天与神,而为恍惚难凭之说哉?

    (选自《文史通义》)

    【注】①奚翅:何止,岂但。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公固天生知之圣矣      纵:赋予。 B . 足以孔子之全体矣        蔽:概括。 C . 祖述尧舜                  祖述:效法。 D . 郁郁乎哉                文:文化。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迹既多而穷变通久理亦大备     生物以息相吹也 B . 冬令告一岁之成               正襟危坐,问客曰 C . 或问“仲尼学?”             若不阙秦,将取之 D . 周公集其成行其道             今少卿乃教推贤进士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周公成为集千古之大成的圣人,不是因为他的智力才能,而是因为他生在一个道法完备的时代。 B . 普通人对自己所做的很多事情是不能明白其中蕴含着“道”的,周公向普通人学习从而明白了其中的“道”,因而成为了集大成者。 C . 因为周公是集群圣之大成的圣人,在他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学问了,孔子向周公学习,所以没有孔子没有学的东西了。 D . 自古,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是顺应时势而成,而周公集大成实行其道,孔子从周公处学“道”,然后阐明周公所教,他们如出于一人。
    4. (4) 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党人生同时而不知乃谓无所成名亦非全无所见矣后人观载籍而不知夫子之所学是不如党人所见矣而犹嗤党人为不知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其所见,何以异于党人乎?

      ②然则欲尊孔子者,安在援天与神,而为恍惚难凭之说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