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 , 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②下:即为胯下。③蒲伏:同“匍”。
-
(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 . 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 . 三秦、河南,古地名。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 . 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
-
(2)
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B .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C .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D .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B .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
C . 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举平定三秦。
D . 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胯下之辱”。
-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