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9高二下·浙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复鲁絜非书(节选)

    清 姚鼐

        桐城姚鼐顿首,絜非先生足下:相知恨少,晚通先生。接其人,知为君子矣;读其文,非君子不能也。鼐自幼迄衰,获侍贤人长者为师友,剽取见闻,加臆度为说,非真知文、能为文也,奚辱命之哉?盖虚怀乐取者,君子之心。而诵所得以正于君子,亦鄙陋之志也。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者。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且其如悲。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不失法;吐辞雅驯,不芜而已。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为然乎?

        郎君令甥皆美才未易量,听所好,恣为之,勿拘其途可也。于所寄之,辄妄评说,勿罪!勿罪!秋暑惟体中安否?千万自爱。七月朔日。

    (节选自《续古文观止》)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可以刚柔分矣   间:夹杂 B . 大川             决:使 …决 堤 C . 观其文,其音       讽:背 诵 D . 而气有多寡进       绌: 退
    2. (2) 下列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统二气之会弗偏     蟹六跪二螯 B . 其如叹           知不可骤 得 C . 岂异是乎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D . 其得于阳与刚美者    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文章是天地的精华,由阴阳刚柔生发而成,只有圣人才能做到二气调和。但是,自从诸子降临人间,他们的文章没有不各有所偏的。 B . 文章可以表现阴柔之美,也可以表现阳刚之美。得到阳刚之美的人,如登高望远,如帝王接见臣民;得到阴柔之美的人,高远得像是有所思考,火热得像是高兴异常。 C . 文中形容阳刚、阴柔文章风格的一段描述,声韵铿锵,色彩鲜明。论及欧阳修、曾巩与鲁絜非之文字,则意丰言简、韵味深长,充分体现桐城派为文善用传神之笔的高招。 D . 姚鼐在这封信中论述了他的文学观,特别强调了风格论和文章之美的重要性。同时,本篇文字也很美,特别是那一系列的形象比喻,把抽象的美学概念具体化了,说明说理性的散文也可以写得生动。
    4. (4)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夫 文 之 多 变 亦 若 是 也 糅 而 偏 胜 可 也 偏 胜 之 极 一 有 一 绝 无 与 夫刚 不 足 为 刚 柔 不 足 为 柔 者 皆 不 可 以 言 文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盖虚怀乐取者,君子之心。而诵所得以正于君子,亦鄙陋之志也。

      ②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