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在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1. (1) 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
    2. (2) 材料三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为纠正材料三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又采取了什么方针?取得了哪些成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