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9高二下·嘉定期末)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师说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 (1) 本文选自《》(填文集名)。是作者的字。
    2. (2) 对末段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介绍李蟠涉及年龄、才识、勇气、与“我”的关系。 B . “古道”即古文比如六艺经传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 C . 已“通习”仍“学于余”,可知作者古文功底更深。 D . 末句交代写作本文的原因为“嘉”“贻”李氏子蟠。
    3. (3) 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4.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传”“授”的对象来说,作者的议论中不包括童子之师。 B . 作者否定了按照社会地位和年龄大小来确定为师资格的风气。 C . 举孔子行为言语之例是为了证明不需要师从某个固定的老师。 D . 文章用感叹词和对比,悲世风嘲士大夫,彰显自己清高孤傲。
    5. (5) 作者所提倡“师”的“道”,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时所“师”的内容,是一回事吗?请从文章中找依据作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