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阅读理解。

    (一)勤学好问的孔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祀典礼,由于是第一次碰上,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什么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

        有人嘲笑他:“谁说这个陬邑大夫(孔子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瞧他这没玩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

        孔子听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呀!”

        祭祀结束以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来知识不成?

        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他30绥德时候,边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

    (二)喂鸡求学的诸葛亮

        诸葛亮小时候,跟着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快到晌午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金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口袋里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讲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水镜先生说:“你没听到公鸡才叫唤吗?”

        师娘是个精细人,第二天快到晌午时,她悄悄地走到院子里,看了个仔细后,便不声不响地转回去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了,师娘笑着说:“你这位先生还不如小诸葛!”于是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一愣,就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1. (1) 理解文中的词语。

      精通:

      盖世奇才:

    2. (2) 年轻时的孔子和小时候的诸葛亮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3. (3) 孔子想了解更多关于周礼的知识,想到的办法是;诸葛亮为了延长先生授课的时间,想出了的办法。
    4. (4)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 . 孔子认为“每事问”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B . 孔子认为“每事问”并不好,不学不问天上也会掉下知识来。 C . 师娘告诉水镜先生之前,水镜先生就知道诸葛亮喂鸡的事情。 D . 师娘告诉水镜先生之前,水镜先生并不知道诸葛亮喂鸡的事情。
    5. (5) 读了这两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 (6) 读这两篇文章时,你一定产生过许多疑问吧?照样子提出问题,并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问题1:水镜先生为什么会觉得诸葛亮会成为盖世奇才?

      问题2:

      我选择问题,我的答案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