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作为北极和南极之外的最大淡水储区,被称为“亚洲水塔”。科学家认为,由黑碳排放引起的大气升温和冰川加速消融,将影响亚洲区域的水资源安全,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研究员康世昌告诉记者,化石燃料污染已被全球重视,但对青藏高原周边国家和地区来说,生物质燃烧比化石燃料排放的黑碳更多,发展新能源是一个更优选择。
记者:黑碳是一种什么物质?它主要来源于哪里?
康世昌:黑碳是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通过大气环流被带到青藏高原,在冰雪表面一层层富集,它有很强的吸光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冰川表面是暗色的。黑碳的累积加速了冰川融化。我们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一带的黑碳主要来源于南亚国家。在这个地区,生物质燃烧排放的黑碳比化石燃料更多。生物质包括秸秆、木柴、牛粪等等。
记者:有人说,“青藏高原冰川因烧牛粪面临融化”,但如果不烧牛粪,当地居民是否能用煤来替代?另外,每年秋收季节来临,大范围的秸秆燃烧是否也是青藏高原的黑碳来源?
康世昌:煤是化石燃料,用煤炭来替代是不可取的。“青藏高原冰川因烧牛粪面临融化”,这是错误的,没有考虑青藏高原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内陆人口稀少,大片地方是无人区,因燃烧牛粪而增加的黑碳排放非常有限,影响到青藏高原的黑碳,主要还是来自中国境外,比如尼泊尔、印度等国。中国燃烧秸秆的地区主要在东部,青藏高原在中国西部,大气环流是由西向东,所以中国东部地区的秸秆燃烧对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影响不大。
记者:减少生物质燃料的黑碳排放,有没有好办法?
康世昌:一个办法是使用新型炉具,使生物质燃烧更充分,这样能减少黑碳的排放。我看到,有国际组织在帮助尼泊尔山区居民使用节能炉具。另外一个办法是使用新能源来替代,比如发展太阳能、风能。
记者:减少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黑碳排放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康世昌:大气污染物可以跨境传输,减少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区的黑碳气溶胶,需要跨境联合,国家政府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采取措施,环境外交可以发挥作用。
记者:目前在黑碳排放的影响下青藏高原冰川退化程度如何?
康世昌:青藏高原的冰川最近几十年来处于普遍退缩状态,高原边缘区域退缩较内陆地区剧烈,低海拔、面积较小的冰川退缩也较快。就像应对全球变暖一样,我们需要尽快采取减缓措施,减少温室气体和具有温室效应的气溶胶排放。
(摘编自《中外对话》)
资料链接:
冰川可以储水,高峻山体可拦截水汽,冰川、冻土、积雪、湖泊、陆地生态体系可以调理河川径流。通过遥感和实测资料发现,1976年以来,藏东南冰川退缩幅度平均达到每年40米,有的甚至超出60米。
“亚洲水塔”正朝着失衡失稳偏向发展。总体来看,青藏高原东部、南部季风区水储量减少,北部、西部西风带水储量增进。同时,“水塔”固液布局失衡,液态水体储量的增进导致“水塔”布局失稳。
近期水资源增进,让我们感受到青藏高原生态变好。但据猜测,本世纪中叶冰川对河道径流的补给将到达最大值然后减少,因此久远看,将来水资源欠缺的隐藏风险在加剧,相应的灾难风险也会随之而来。
(摘编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