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18·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雁宕山日记(节选)

    (明)徐宏祖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

        ……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立内,石笋森森。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余丈,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细如枝。林中新条,大可径寸,柔不中杖,老柯斩伐殆尽矣。遂从歧度四十九盘,一路遵海而南,逾窑岙岭,往乐清。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犹堪比肩                   比肩:相当 B . 此已隔二谷               去:离开 C . 不能飞                   陟:登高 D . 柔不杖                   中:合,符合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强清隐徒为导             今其智反不能及 B . 惟东峰昂独上             奚以知其 C . 二奴,东越二岭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 D . 皆从刀剑隙中攀援上       弃甲曳兵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以景物描写为主,描绘了寻找山顶雁湖途中狰狞的山石、险峻的悬崖、危急的形势,写得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惊心动魄。 B . 第二节写作者攀上高巅的经历及所见的美景,其中描写云海奇观部分,境界开阔奇幻,景色瑰丽壮美,抒发了作者明朗廓大的胸襟。 C . 作者为证实《志》中“龙湫之水即自宕来”的记载,奋力寻湖,显现了作者寻找山顶雁湖时的心理:开头的自信、坚定到途中的疑虑、求生乃至最后的扫兴,文脉清晰。 D . 作者融写景于叙事,笔下处处体现了山水的险恶、旅途的艰辛和作者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令人如亲历其境,为之担惊。
    4. (4)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及 越 一 尖 路 已 绝 再 越 一 尖 而 所 登 顶 已 在 天 半 自 念 《志》 云

      宕 在 山 顶 龙 湫 之 水 即 自 宕 来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

      ②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