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19高二上·枣庄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提出“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他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

    ——摘编自林晓平《论孟子对历史治乱盛衰的总结》

    材料二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熹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摘编自李申《简明儒学史》

    材料三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思想主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