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
  • 1. (2019五上·莲都期末) 课外阅读。

        ①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竞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②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③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④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⑤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 (1) 根据短文内容拟题,最合适的一个是(    )
      A . 书的历史 B . 缩微胶卷 C .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 (2) 选文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说明缩微图书的特点。
    3. (3) 选文中举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竹简的特点,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缩微图书的特点。
    4. (4) 选文第③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子中“一般”一词是否可以删除?为什

      么?

    5. (5) 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