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乙】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 . 而耻学于师 耻:以……为羞耻
C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 .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 . 其可怪也欤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 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
(4)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 . 古之人不余欺也
-
-
(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 . 《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C . 《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 . 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
-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
(7)
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的画线句子用“/”断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先 自 度 其 足 而 置 之 其 坐 至 之 市 而 忘 操 之
-